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縱深戰役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縱深戰役理論被視為三四十年代蘇聯軍事科學的最大成就。這一理論是蘇軍於30年代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適應武器裝備的發展而提出的,實施進攻戰役的重要指導思想。[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大縱深戰役理論
        提出者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戰術運用代表         德軍閃電戰
        戰術運用戰爭代表         蘇聯衛國戰爭


戰術概要

大縱深戰術第一階段戰鬥形勢圖圖片來自理論研究網

大縱深作戰理論可以說是蘇聯最聞名的軍事學說,這套理論的根底是蘇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發起的打破口理論。簡略來說即是將攻擊部隊分為多個隊伍,榜首隊伍主要由步卒構成,在諸軍種協同配合下打破敵人防地,擴展並穩固打破口,第二隊伍則由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構成,背負穿過打破口並向縱深發展的任務。大縱深戰爭理論在暗鬥後期現已演變為大縱深立體作戰,蘇軍在其間添入了立體作戰和網絡戰等元素,提高了聯合作戰程度。不過,這一時期蘇軍仍然採納以陸軍為主,海空軍輔佐的作戰方法。[2]


突破戰術防禦由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共同實施;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 達成方法是:以大量坦克、摩托化步兵、機械化騎兵進入在防禦中打開的缺口,出動遠程航空兵和機降空降兵,以擊潰敵預備隊,摧毀敵戰役防禦;發展戰役勝利(戰役追擊) 一直進行到徹底擊潰選定為戰役目標的敵軍集團,為實施新戰役占領有利的出發地位。


第一階段是主要階段,因為不突破戰術防禦,大縱深戰役就完全可能無法進行,也就是會半途而廢。互相協同的步兵、炮兵、坦克(數個梯隊)和航空兵在實施突破時,在全縱深同時殺傷敵戰鬥隊形,以一次突然的大縱深猛烈突擊摧破敵防禦,在防禦中打開缺口,迅猛前出到戰役地區。在此情況下,所有兵種都是為步兵作戰。突破的要點是擯棄線式作戰,對敵人實施大縱深打擊,包括同時消滅、壓制、牽制、合圍和全殲敵主要集團,而不是把敵人打跑。


為使大縱深戰役從第一階段向後面各階段發展,必須向敵防禦戰役縱深投入快速軍隊(坦克、摩托化步兵、機械化騎兵),傘降空降兵。只有在此條件下,才能摧毀敵不移動的正面,使戰役具有機動性。為了順利進攻,突擊群的戰役布勢不管何時都應包括:突破梯隊——步兵(若干加強步兵軍);發展突破梯隊——具有高度機動性和突擊力的快速軍隊(坦克、摩托化步兵、機械化騎兵);航空兵群和空降兵群。在主要方向宜使用得到技術兵器、運輸車輛和通信工具良好裝備的突擊集團軍(軍)。


取得大縱深戰役勝利的其他最重要條件是:奪取制空權;使交戰地區與敵人開進中的預備隊隔絕;禁止敵人向其被衝擊部隊供應物質器材。[3]


戰術運用代表

大縱深戰術提出者——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圖片來自騰訊網

德軍閃電戰

閃電戰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


閃電戰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集中。在軍事行動中,這三個要素既是戰略,也是戰術。戰略上整體協同,全局性強,戰術上精妙奇特,靈活多變。閃電戰充分利用了現代化戰爭工具飛機坦克、裝甲車、摩托車的速度優勢,以超出對手反應的速度對敵人實行閃電般的打擊。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權。(大縱深戰術內涵)然而美國參戰後,德軍遭遇了擁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美軍航空部隊,在美軍飛機的攻擊下,德軍的地面戰車都成了活靶子,因此德軍損失慘重無法使用閃擊戰。另外此戰術對後勤依賴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彈藥糧食供應不上, 就會被殲滅。而這也是大縱深戰略的問題所在。


戰術評價

大縱深戰役理論到現在也沒有喪失其意義。它可以成為指揮幹部在解決現實中多方面和複雜的問題時,創造性地加以運用的基礎,誠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一定要用歷史的態度來考察鬥爭形式問題。脫離歷史的具體環境來提這個問題,就等於不懂得辯證唯物主義的起碼要求。」


蘇聯西方-81軍演將這一軍事思想發揮得酣暢淋漓。在這場模擬突擊歐洲內地的演習中,蘇軍出動了三個方面軍的主力及華約裝備。上千門火炮、火箭炮齊射橫掃敵方一線防護部隊後。蘇軍坦克部隊隨即對200公里的戰役縱深展開高速突擊。摩托化步兵師緊隨其後,在跟進的一起打掃沿途未被炸毀的方針。此外指揮部指令機械化空降部隊合作坦克部隊在敵後200公里範圍內的主要橋樑,交通樞紐等方針實施空降。一起還投入了最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合作正面大兵團作戰。能夠幻想,當一支大規模火力猛並具有傘兵戰車的空降部隊和重裝登入部隊,俄然出現在敵後方的要害位置時,必定會對戰役的進程發生嚴重的影響。


蘇軍如此迅猛的機動作戰才能深深震懾了他們的對手,美國人在觀看這場演習以後坦言:「也許當咱們的兵剛剛運完一半,西歐的戰事就完畢了,俄國人將站在大西洋的岸邊等着咱們。」


面臨蘇軍強壯的立體化攻勢,其時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作戰預案中所提到得最多的一個詞彙即是「遲滯」,具體做法是:蘇軍一旦發動進攻,就選用彈性防護戰術的辦法來牽制住蘇軍的攻勢,以後集中戰術航空兵全力衝擊蘇軍在陣線後方用於輸送兵員配備和補給物資的鐵路樞紐及主要的機場、橋樑等方針,以後再用戰術核武器把蘇軍的第二和第三進犯隊伍擋在東歐並等候美國援軍的到來。面臨一支具有強壯機動力的陸軍,即便是兵強馬壯的北約也只敢確保做到遲滯。[4]


視頻

二戰時,閃電戰和大縱深戰術有何不同,誰更有優勢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