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解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戴禮記解詁共十三卷,《目錄》一卷。[1]作者為清代名士王聘珍,字貞吾,號實齋,江西南城人。
嘉慶已巳,以拔貢生就博士選。而學豐遇嗇,晚更抱「 西河之痛 」,鬱鬱不得志,遂卒。君為人厚重誠篤,有古人風。
王聘珍初自垂髫,受書於父,即口授《大戴禮記》[2] ,凡誦習幾數十載。惜舊註之少,且又不盡允當;乃稟承庭訓,博訪通儒,融會鄭氏說經諸書,分節註之,成《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目錄》一卷。以為《大戴禮記》[2]與《小戴禮記》[3]同受業後蒼,各取孔壁古文記,非小戴刪大戴,馬融足少戴也。禮察保傅,語及秦亡,乃孔襄等所合藏,是賈誼有取於古記,非古記採及新書也。
三朝記曾子,乃劉氏分屬九流,非大戴所裒集也。稿前後數易。王聘珍對正文校的特點是,反對據他書如《孔子家語》[4] 以及唐宋類書來增刪《大戴禮記》的字句,『惟據相承舊本,不復增刪改易。其顯然訛誤者,則註雲某當為某,抑或古今文異,假借相成,依聲托類,意義可通,則註雲某讀曰某而已』。王聘珍對正文註解的特點是:『禮典器數,墨守鄭義,解詁文字,一依《爾雅》[5]、《說文解字》[6]及兩漢經師訓詁。有不知而闕,無杜撰之言』。能使三千年孔壁古文無隱滯之義,無虛造之文,用力勤而為功巨矣!
別有《周禮學》[7] 、《儀禮學》殘稿,亦收王氏《續經解》中。
清史稿記載
王聘珍,字貞吾,南城人。自幼以力學聞。乾隆五十四年,學使翁方綱拔貢成均,為謝啓昆、阮元參訂古籍。嘗客浙西,與歙凌廷堪論學,廷堪深許之。為人厚重誠篤,廉介自守。
治經確守後鄭之學,著《大戴禮記解詁》十三卷、《目錄》一卷。其言曰:「大戴與小戴同受業於後倉,各取孔壁古文說,非小戴刪大戴、馬融足小戴也。《禮察》[8]、《保傅》[9],語及秦亡,乃孔襄等所合藏。是賈誼有取於古記,非古記採及《新書》也。《孔子三朝記|三朝記》[10]、《曾子》[11],乃劉氏分屬九流,非大戴所裒集也。」
又曰:「近代校讎,不知家法,王肅本點竄此經,私定《孔子家語》[4],反據肅本改易經文。又或據唐、宋類書如《藝文類聚》[12]、《太平御覽》[13]之流,增刪字句,或雲據《永樂大典》[14]改某字作某。凡茲數端,率以今義繩古義,以今音證古音,以今文易古文,遂使孔壁古奧之經,變而文從字順,經義由茲而亡。」故其發凡大旨,禮典器數,墨守鄭義,解詁文字,一依《爾雅》[5]、《說文》[6]及兩漢經師訓詁。有不知而闕,無杜撰之言。如「五義」義字,據鄭玄《周禮註》[15]讀若儀,「五鑿」五字釋若忤,《青史子》引漢書「君子養之」,讀若「中心養養」之養。皆能根據經史,發蒙解惑。江都焦循稱其不為增刪,一仍其舊,列為《三十二讀書贊》之一。他著《經義考補正》[16],《九經學》[1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