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步十里松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步十里松原》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的詩作。

作品欣賞

海已安眠了。

遠望去,只看見白茫茫一片幽光,

聽不出絲毫的濤聲波語。

哦,太空!怎麼那樣地高超,自由,雄渾,清寥!

無數的明星正圓睜着他們的眼兒,

在眺望這美麗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無數的古松,

都高擎着他們的手兒沉默着在讚美天宇。

他們一枝枝的手兒在空中戰慄,

我的一枝枝的神經纖維在身中戰慄。

導讀

郭沫若在日本福岡讀醫科大學期間,居住在博多灣畔。博多灣一碧如洗,水面靜美,不遠處十里松原沿海灣綿延伸展。本詩便是詩人用心靈的和弦奏出的一曲自然之聲:寧靜海面,浩渺太空,十里松原,千枝萬葉。作者描繪出恬謐幽深的意境,抒發了作者宏大超脫的情懷,對天宇的浩瀚之美更是讚嘆不已。

作品賞析

《夜步十里松原》,雖一直不怎麼為人注目,但在郭沫若的詩歌中,誠屬一首玲瓏剔透、情真意切、韻味幽深的佳作。這首詩,抒發的是作者於夜色中漫步海邊一片松原時的感受。詩中,雖亦氣勢壯闊,但這壯闊氣勢的形成,不像《太陽禮讚》、《天狗》、《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之類作品那樣,多賴激*情外露的叫喊,而是基於 「十里松原中無數的古松,/都高擎着他們的手兒沉默着在讚美天宇」這類出之於詩人獨特想象力的意象造型,以及由白茫茫的大海、清寥的星空、肅穆的十里松原交相輝映而成的博大浩渺的詩意空間。

在詩人所表達的對「高超,自由,雄渾,清寥」的天宇的禮讚與嚮往中,讀者當然可以感受到「五四」時代精神的折光,但我們由文本得到的更為強烈的感受是:面對大海,仰視星空,漫步於十里松原的詩人,似已忘記了時代、民族,乃至自我的存在,而是已全然沉浸到了與大自然化為一體的欣悅體驗之中。此時此刻,詩人體驗到的是:自己身體中那一枝枝激動的神經纖維,已完全外化為十里松原上那一枝枝高擎的手兒,在禮讚着天宇世界的神聖與偉大,在嚮往着與天宇世界的交匯與融合。顯然,正是詩中這樣一種超越時空的宇宙情懷,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宏闊的詩意境界,鑄就了這首詩的生命之魂。[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