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讓·阿拉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讓·阿拉果
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出生 1786年2月26日
埃斯塔熱勒
逝世 1853年10月2日
國籍 法國
別名 Dominique François Jean Arago
職業 物理學家
天文學家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讓·阿拉果,法國物理學家。精於光學和電磁學實驗。

  • 1786年2月26日生於埃斯塔熱勒,
  • 1853年10月2日卒於巴黎
  • 1809年任巴黎工藝學院畫法幾何講座教授,同年成為法國科學院成員,後來擔任巴黎天文台台長,
  • 1830年任法國科學院終身秘書。在政治上他是資產階級共和派,
  • 1830年進入議會,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臨時政府海軍和陸軍部長,執委會主席。

簡介

在光學上,阿拉戈支持A.-J.菲涅耳E.-L.馬呂斯T.楊等人的波動說,與堅持微粒說的P.S.拉普拉斯J.-B.畢奧S.D.泊松等人抗爭。按照微粒說,光的傳播速度在稠密介質中應較大,按波動說則相反。他在1838年開始設計一個判決性實驗,計劃直接比較光在空氣、水和玻璃中的傳播速度。卻因1848年法國革命和1850年他失去視力未完成,後由J.-B.-L.傅科A.H.L.菲佐改進了他的設計,實驗成功,從而直接否定了微粒說。他與菲涅耳共同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於1816年發現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兩束光線不干涉。他還製造了一種偏振鏡,用以觀察天空散射光的偏振。1811年他發現石英有使光偏振方向旋轉的能力,[1]

冒險家

阿拉果非常富於冒險精神,這充分的體現在了他的大地測量工作中。法國大革命勝利後,巴黎很快成為世界的科學技術中心,革命政府向科學家提出的第一個實際要求是統一法國的[2]

拉普拉斯拉格朗日拉瓦錫等組成的委員會研究,認為首先要製作一個"世界各國萬古通用"(這句話刻在巴黎國際計量局保存的鉑銥標準米尺上)的標準尺,並確定標準單位米是地球經度圈(即子午圈)的四千萬分之一。由天文學家德朗布爾梅尚,於 1792年開始用三角測量法測出從法國敦克爾克到西班牙巴塞羅那南面的福爾門特拉島約9.5度的弧長,加上在秘魯的測量結果,聯合確定。在工作將完成時,[3]

1806年,阿拉果和畢奧受託測量完成西班牙東北部最危險和艱苦的一段,到1808年測定福爾門特拉島緯度後,畢奧回國,留下阿拉果完成該島和馬略卡、伊薩維三島的[4]

1818~1819年,阿拉果又和畢奧一起在英格蘭蘇格蘭進行大地測量,對利茲和設德蘭群島進行科學考察。在拿破崙帝國快沒落時,阿拉果曾籌划去美洲新大陸,從加拿大考察到智利南端的含恩角,雖然最終沒有能夠實現,但他不怕艱苦勇於冒險的性格,[5]

在磁學上, 1820年阿拉戈發現通電的銅螺線管能像磁鐵一樣吸引鐵屑,

1824年還發現轉動的銅盤能影響磁針轉動。在天文學上,阿拉戈支持U.J.J.勒威耶對天王星運動反常的研究,[6]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讓·阿拉果於1786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國東部,比利牛斯省埃斯特熱勒的一個具有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血統的中等地主家庭里。

1795年,阿拉果的父親當上了省造幣廠的司庫,於是全家遷居省的首府佩皮尼昂市,阿拉果在那裡完成了他的基礎教育。由於他立志要當拿破崙軍隊炮兵軍官,決心上綜合工科學校,於是他在15歲時就隻身去巴黎自學。兩年半內他掌握了考試所需的一切知識,還學習了歐拉的無限小量分析、拉格朗日的解析函數理論和分析力學、拉普拉斯的天體力學,使主考人蒙日大吃一驚,最後,[7]。阿拉果

1803年底入學,

1804年經泊阿松推薦,擔任了巴黎天文台的秘書,[8]

1806年畢業,阿拉果以第一的成績從綜合工科學校畢業,他畢業後擔任了經度局秘書;同年和畢奧一起參加遠征西班牙的大地測量隊。1808年法西戰爭爆發,阿拉果被囚禁數月。他輾轉數千里,在 1809年帶了全部測量資料歸國。因貢獻突出,[9],得票甚至超過了著名的泊阿松。

1809年年底,在蒙日的推薦下,阿拉果接任蒙日的巴黎工藝學院的畫法幾何講座教授;又被拿破崙任命為巴黎天文台研究員。 1816年又他當上了《經度局年報》的主要撰稿人,同年又和蓋·呂薩克共任《化學和物理學年報》[10]

1820年以前,阿拉果和菲涅耳共同研究偏振光的干涉,重振光的波動說,與堅持光的微粒說的拉普拉斯、畢奧、泊阿松展開了激烈的論戰。1820年後,阿拉果轉向電磁學研究,以研究旋轉銅盤對磁針的效應而獲得了1825年的科普利獎。

1830年,阿拉果出任天文台台長,並繼傅里葉之後擔任科學院終身秘書。

1830年7月革命後,阿拉果先後被選為家鄉和巴黎的議員;1848年2月革命中,臨時政府成立,他任海軍和陸軍部長、執委會主席,曾簽署過不少改革方案。6月革命後,[11]

1850年,阿拉果的視力突然衰退,幾近失明,這迫使他放棄了計劃中的測定光密介質中的光速實驗,而由年輕的傅科菲佐完成。1850年,他拒絕向路易·波拿巴政府宣誓效忠,毅然辭去經度局的職務,但未獲得批准。1853年10月2日,阿拉果在巴黎去世。他一生都執着於科學研究直到逝世,[12]

廣泛的科學成就

阿拉果很關心儀器製作,1811年他發明了測定光偏振程度的偏振光鏡,以後又改進了這個設備,並用它得出光通過單光軸晶體的尋常光,和非尋常光的強度與入射光強度之比的公式,並用偏振計來區分熾熱氣體發射的中性光,和從液體或固體表面反射的部分偏振光,從而判定太陽邊緣是氣體,並確定月面和彗尾的光是反射光。並且發現石英有使偏振光方向旋轉的能力, [13]

1820年,阿拉果得悉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後,親自訪問了日內瓦的實驗室,驗證奧斯特實驗結果;又在巴黎重複此實驗,發現軟鐵的瞬時磁化。他像鼓勵菲涅耳那樣,支持安培完善他的電磁力理論,[14]

1822年,他和洪堡測量格林威治附近小山的磁場強度時,注意到磁針附近的金屬物對磁針的振動有阻尼作用,他考慮是否存在逆效應,即旋轉的銅盤能帶動附近的磁針轉動,實驗證明有此效應,他從而獲得了1825年度的科普利獎,並命名此盤為阿拉果盤。這個實驗震動了歐洲的物理學家,誰也不能解釋這個現象。法拉第在他著名的《電學實驗研究》一書的第2節中,稱譽它為"非凡的實驗",在第4節中表示他的電磁感應實驗是"完滿解釋阿拉果現象的鑰匙",並把長達69節的第4章命名為"阿拉果磁現象的解釋",[15]

1825年,阿拉果和杜隆合作,為避免蒸汽機爆炸,長期冒險測量高溫蒸汽的壓強,驗證玻意爾定律到24個大氣壓。

投身政治

1830年以後,阿拉果的主要精力轉移到政治活動,他成為了著名的共和派人士,利用他的政治影響和在科學院、天文台中的職務,做了大量的科學組織和宣傳工作。

1848年2月,路易力浦王朝被推翻,臨時政府成立,阿拉果在臨時政府任職時,曾簽署改進海軍士兵供應,禁止鞭刑,廢除殖民地的黑奴取消政治效忠宣誓等法案。但他堅決反對布朗基、勒德律·羅蘭布朗的社會計劃。1848年6月巴黎無產階級起義後,[16]

阿拉果一生清廉,他在從政期間不取厚棒,仍拿他經度局那一份工薪;在海軍部長任內,他也拒絕一切獎贈。他熱情支持當時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發明,[17]

為了紀念這個偉大、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的科學家,1879年,人們在佩皮尼昂市的廣場上樹立了他的銅像。[18]

文獻來源

  1. 即物質的旋光性
  2. 度量衡
  3. 由於梅尚的逝世而終止
  4. 三角測量
  5. 由此可見一斑
  6. 這一研究導致了海王星的發現
  7. 蒙日給了他最高的評語
  8. 從而認識了拉普拉斯等名人
  9. 他在1809年被選入法蘭西研究院
  10. 的主編
  11. 阿拉果退出政界
  12. 他也一直指導實驗並推動科學進步
  13. 也就是物質的旋光性
  14. 並成為安培理論的熱心宣傳者
  15. 可見這一實驗影響之深遠
  16. 他退出政界
  17. 尤其關心青年人的創新精神
  18.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讓·阿拉果,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