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日的戈壁(楊喜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日的戈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夏日的戈壁》中國當代作家楊喜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夏日的戈壁

羊群走進曠野。

五月,這是河西走廊村落里最常見的景致,羊群紛紛走出低矮的土圈,走出風雪和沙塵,悠悠的來到青色田野。

陽光明媚,萬物盈綠。羊群的行走中,紅柳搖曳,沙棗吐香,蜿蜒或曲折的溪流,以明快的節奏和歡唱縱橫無邊原野。羊群無聲無息,一隻走過去了,上百隻走過去了,但依然有離群的孤羊,在蔥鬱的世界裡遊走,留下迷失的蹄印和悲鳴,在熾烈的晚霞里徘徊、呼喚、疾走......

暖風徐徐地吹着。風聲里,戈壁上的風物呈現出亘古的寧謐和蔥鬱。麥田,渠水,草灘,湖泊,樹林,騾馬,燕子......或靜默不語,或流淌蔓延,或啁啾呢喃。它們的影像被清晨的一縷霧靄覆蓋,恬靜安然的映襯着田野村落,有一種夢幻般的迷離與絕美。羊群遷徙之後,野鴨就幻化為戈壁的神靈,成群結隊的野鴨棲息於樹叢之中,亮出黑黝黝的衣闕,向着藍天艷陽高鳴。那種激情亢奮的清脆音符,在夏之田野上飄曳,庶幾成為曠世的絕唱。而漠風的吹拂中,遼闊大地依舊有鳥雀飛翔,布穀和燕子,麻雀和喜鵲,把靈巧的身影展翅蒼穹,於蔥綠茂盛的景致里,將萬千目光引向村莊和遠方。那些臨水而息的水鳥,也展現出活潑的景象,它們在游魚花蟲的感召下,紛紛忙碌起來,開始了對生活重新的審視和定位。

雨水飄落下來。田地里的莊稼經過了驕陽的炙曬,紛紛垂下了頭顱,而一場從天而降的甘霖,落在田野里,落在樹叢里,落在每一株麥苗與泥土的記憶里,跳動,閃耀,晶瑩如明亮的星辰。雨水的沐浴和覆蓋,使焦渴曠野回歸到本原。靜靜的雨水、靜靜地麥苗、靜靜的村莊、靜靜的樹叢以及靜靜的村舍,所有的一切都在雨水的浸潤中生長或蔥鬱,甚至是一種聲響,一聲鳥鳴,都被安詳洗滌,只留下清清爽爽的植被與蒼穹,單純,寂寥,唯美......

溪流靜靜的奔淌,水波漣漪就那樣平緩而優雅,涌盪着,蜿蜒着,無聲無息,沿着溝壑向天際處流去。在素有「戈壁灘上的世外桃源」之稱的故地五華山,一條唯一流經地表作的內陸河——赤金河,在經過祁連山腳下的小鎮後,轉身默然遠去,把鮮亮動感的村落拋在身後。河畔的莊稼在搖曳,河灘中的紅柳舉着緋紅橙黃的枝條,為遠去的河流送行。臨近晌午,陸續到河邊飲牲畜的農戶,圍站在河畔,說笑聲立刻盈滿於緩緩流淌的河面上,牛羊們在飲足後,有的在水裡撒起歡,揚蹄踏濺起一朵朵水花後,旋即又奔向遠處。在戈壁上,向西流淌的河流永遠無法回歸家園。初夏時節,由於雨水的頻繁光顧,河流將會日漸充盈,曾經裸露的溝壑將被清流填盈,之後,唯有秋冬時節的冰雪,遮蓋它貧瘠赤裸的容顏。河水隨着季節而變化,把哺育生命的夢想,根植於曠野荒蕪——這是祁連山千年的積雪賦予它們的使命,短暫,輝煌,悲壯。

所有的物華都與傳說相關。傳說被當地人們不斷想象和虛構,成為戈壁上的一道道美麗的詩章。在位於赤金鎮邊緣著名的丹霞地貌——五彩山,在當地人的敘述中,赤黃橙綠藍色的山體是源於遠古時期,女媧補天時遺落的一粒五彩石所致。而每次走近,那色彩斑斕,瑰麗無比的土壤和石塊,無不引人幻想和無限遐思。在五彩山下,麥色蕩漾,屋舍儼然,時而可見的石窟、廟宇和白塔,於冥冥中護佑着當地四季風調雨順,人畜興旺。有時即使偶然經過,面對着瑰麗無比的斑斕山體,也會不由自主的感覺到那層巒疊嶂中,美麗的傳說依舊在藍天白雲下不斷地延續,生長,千年如斯。

漠風陣陣,吹過空曠的曠野和草灘,撥動着駱駝草,細碎的葉子猶若地老天荒的琴弦。沙塵里,時而呈現的烽燧、烽火台以及黃土斑駁的古城廢墟,總會讓一種歲月與歷史積澱的厚重,在情感的世界裡徘徊,停留。而每次回眸,那些黃土夯築成的古老建築,都會在孤煙冷風中顯得愈加蒼老、沉寂。歲月剝蝕了一切,不管是刀光劍影的沙場,還是歌舞昇平的城郭,都隱沒於歷史的塵埃中,剩下的只是瓦礫與雜草。高天般的厚重,大地般的寬廣,剝離了滄桑和凝重,掩埋了那些無盡的前朝往事。默默中,一份豪邁融進了千年的歷史,一種情懷托舉起了亘古的坦蕩,一棵棵楊柳寄託了無盡的思念。漠風中,羌笛聲聲,所有的草木都風聲鶴唳

夕陽。被晚霞染紅,如血的殘陽,總是在蒼茫的傍晚渲染開來,熾烈,空曠、迷離,恍若幽穀神秘的佛光。夕陽中,葦草搖曳,山巒染赤,樺樹、白楊、胡楊林等變幻成妖冶的山魅,長裙拖地,風華絕代。夕陽輕撫野草,輕吻湖泊,穿越樹叢與溝壑,於寂寥空曠的原野無限鋪展;夕陽與晚風相伴,在樹巢與鳥雀棲息,安睡於村落之上,輕輕覆蓋着每一個睡夢......夕陽,唯有夏晚的夕陽,從遙遠的天際走來,在戈壁的領地,沉澱性靈與欲望,孕育夢想希望

戈壁瀚海上,每當進入夏天,一切都順着季節的走勢,愈發蓬勃蔥鬱起來。炎炎夏日某個清晨,一個揮動着皮鞭的少年,驅趕着的羊群,哼着新歌,走出村落,走進無邊的田野......

[1]

作者簡介

楊喜鵬,登封人,1999年生,在校學生,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偶為文,一往情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