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始建於1927年,創立時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1932年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立醫學院。1939年,抗戰爆發後,學院內遷至雲南昆明;1940年輾轉遷至四川重慶。1946年,抗戰勝利,學院遷回上海。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被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學校之一。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組建成為新的復旦大學。2012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作為復旦大學黨政的派出機構,根據學校的授權,在大醫口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對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在保持體制不變的原則上,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附屬醫院。2019年6月14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正式啟動[1]。
據2019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直屬院系所9個,附屬醫院17所(含籌)。設有本科專業9個,高職專業1個。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有博士研究生2487人,碩士研究生2 637人,普通本科生3810人,專科生279人。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衛健委重點實驗室9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9個。
師資隊伍
截至2015年,學院有專任教師455人、專職科研人員97人,其中高級職稱351人。據2018年1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沈自尹、王正敏、葛均波、徐國良、楊雄里、樊嘉),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湯釗猷、陳灝珠、顧玉東、聞玉梅、周良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上海醫學院已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杜克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麥迪遜腫瘤中心、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醫學院、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院、瑞典Umea大學醫學院、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大阪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等建立了院際關係,雙向進行科研項目合作,學者相互訪問交流,選派青年教師進修學習,開展在讀醫學生的互換實習等活動。
社會評價
2019年12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報告》[2],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綜合排名位列第4位。
視頻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啟動!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啟動! ,搜狐,2019-06-14
- ↑ 【重磅】中國醫院科技量值——學科排行榜!看看你們科全國第幾? ,搜狐,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