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詩言文言理的通病,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他不但善賦體,也有詩長於比興[1],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如《西樓》《城南》《詠柳》等寫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 |
三傑同歸漢道興,拔山餘力爾徒矜。 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 |
” |
— [北宋]曾鞏 |
詩歌體裁
第一,紀實詩。曾鞏的紀實詩繼承和發揚了唐代杜甫現實主義詩歌文學傳統,以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間疾苦、揭弊政、評國事為主要內容,表現了他關注民生、濟世興邦的儒家思想。曾鞏所生活的加上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曾鞏以詩歌真實描寫了民生疾苦的狀況。在《追租》這首詩中,一句「山下窮割剝」寫出了饑荒之年農民還要被層層盤剝的悲慘境遇,由此抨擊地方官吏「暴吏理宜除」,並提出「浮費義可削」的政策主張。這首詩沒有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寫景抒情,而是赤裸裸地針砭時弊,體現了曾鞏關注民生疾一脈相承。與《追租》的主題思想類似的還有:描寫蟲災肆掠、揭批官憂國憂民憂時的《邊將》《胡使》《嗟嘆》等等。曾鞏的紀實詩除了對民生疾苦毫無遮掩地寫實之外,還對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政局建言獻策,有力地增強了文學在中國古代政治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詠史詩。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多偏好以詠史來借古諷今和抒發情懷。曾鞏的詩歌也經常以緬懷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事件來表情達意。曾鞏總能以惺惺相惜的姿態與心態去追思感受前人中那些與他理想抱負相似的人的精神世界,從而緬懷先聖、寬慰自我、排解憂愁、堅定決心。例如在《揚顏》一詩中,曾鞏敬慕揚雄的立言不朽和顏回的立德不朽,以兩人執著求道精神激勵自己進業修德。再比如曾鞏的《讀五代史》,詩文以歷史諷喻現實,以史諫言北宋統治者革借管仲與鮑叔牙之交推崇誠信道德的《論交》;表達渴望明主、隱含壯志難酬之情的《隆中》;諫言選賢舉能、反對排斥賢臣的《垓下》等等。曾鞏的詠史詩或委婉言志,或直言改革,其托物喻人的文筆都源於現實又立意高遠,凸顯了他恩澤天下、救民濟世的儒家仁義思想。
第三,離別詩。離別愁緒是古代詩人借詩所抒之情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情懷。在《曾鞏集》中有100餘首詩歌蘊含離別之情。例如詩合集《奉和滁州九詠九首》顯示,曾鞏看望身在滁州的歐陽修返回時,離愁別緒頓生,對歐陽修的才學與人品大加讚賞。再比如《上杜相公》中所言,曾鞏前去拜訪仰慕已久、剛剛去職宰相的杜衍,臨別時曾鞏表達了對兩人友情的珍重和對杜衍的敬仰之情。曾鞏的此類詩歌還有:懷念好友王安石的《寄介甫詩》《江上懷介甫》;惜別友人的《送陳商學士》;感傷人才離去、叮囑學生的《送錢生》;送別、勸慰失意者的《酬吳仲庶龍圖暮春感懷》《送孫穎賢》;懷念、惜別親人的景交融。此外,離別詩也是曾鞏本人各個重要人生階段與思想狀態的真實記錄[2]。
視頻
垓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詩詞鑑賞 |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詳解及鑑賞示例,搜狐,2019-04-03
- ↑ 論曾鞏詩歌意象的特徵,道客巴巴,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