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坦噶尼喀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坦噶尼喀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坦噶尼喀湖

地理位置: 非洲中部

氣候條件: 熱帶草原氣候

占地面積: 32900 km²

湖泊類型: 構造湖

坦噶尼喀湖(英語:Lake Tanganyika)是非洲中部的一個淡水湖,位於3°20′S、29°5′E和8°48′S、31°15′E之間。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分。屬於斷層湖。蜿蜒曲折的湖岸線長達1900公里。入湖的河流主要有馬拉加拉西河、魯濟濟河、卡蘭博河等。湖水唯一的出口是盧庫加河。南北長約679公里,寬度平均是50.134公里,包括了1828公里的海岸線﹙平均深度570米﹚,最深度位於坦噶尼喀湖的北部,最深處1470米,僅次於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二深湖。面積32900km²,是世界第六大湖。[1]

名稱來歷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

關於坦噶尼喀湖湖名的來歷,曾流傳着許多種說烏禁謎法,這些說法主要有:一是1858年英國人理查德·伯頓及其夥伴到該地考察,認為湖名來源於班圖語,在班圖語中,"坦噶尼喀"意為"匯合"或"聚集",是指無數溪流在此匯合組遙糠以及許多部落群居在沿湖之濱;二是在斯瓦希里語中,"坦噶尼喀槳轎"意為"島嶼"和"平原",用做湖名意為"由島嶼平原組成",是指湖中島嶼密布,湖岸草原廣闊;其三是有人認為"坦噶尼喀"是湖中生長的一種荸薺的名稱,這種植物飄浮水面,大片聚集,鮮嫩翠綠,果實可食,用作湖名是指這裡為荸薺匯集的地方。

坦噶尼喀湖第一次有紀錄的發現是在1858年,由歐洲探險家理查·波頓和約翰·史貝吉所紀錄。

當時這兩位探險家為了探索尼羅河的源頭而來到東非,後來約翰·史貝吉又繼續發現並紀錄了另一個更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

地理境域

該湖位於東非和西非植物區的分界線上。

沿岸種植水稻和油棕櫚等作物,漁業有一定重要性,盛產河馬鱷魚

沿湖重要港口有布瓊布拉(Bujumbura,布隆迪)、卡萊米(Kalemi,剛果〔金〕)以及烏濟濟(Ujiji)和基戈馬(Kigoma,坦桑尼亞)。

坦噶尼喀湖的下游區域約含蓋23.1萬平方公里,除了有兩條主要的河流流入坦噶尼喀湖,還有很多小河也流進湖中,這兩條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川中,以魯濟濟河Ruzizi River最大,它從湖的北邊流入。

另一條則是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 River,它是東非國家坦桑尼亞的第二大河。

從東邊流入坦噶尼喀湖,馬拉加拉西河是早期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系,上游曾是非洲的剛果河

由坦噶尼喀湖流出的河川則主要是魯庫加河Lukuga River,這一條河川最後消失在剛果河流域中。

非洲有四個國家都擁有這個湖的一部分,分別是故辨櫻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45%﹚、坦桑尼亞﹙擁有41%﹚和贊比亞。

旅遊資源

東非高原的斷層陷落湖坦噶尼喀湖,像一條綠色的帶子飄落在東非大斷裂谷的南段。坦噶尼喀湖如同大海一樣,氣勢磅礴,變幻無窮。當風和日麗的時候,站在湖畔,湖面波光雲影,白帆片片;極目遠眺,可以望見湖對岸連綿起伏的群山,依稀可以看到縷縷上升的炊煙,風光格外綺麗。在陰雨天,滿湖煙霧騰騰,浪花飛濺,就像置身於海邊。落日西墜時,湖面浮光閃爍,人們可以欣賞湖上美麗的夕照。每到周末,椰樹婆娑的沙灘上出現五顏六色的遮陽傘,人們在湖邊游泳、釣魚、曬太陽,水上俱樂部的摩托快艇在寬闊而平靜的湖面掀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坦噶尼喀湖那迷人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給沿湖國家的旅遊事業帶來興旺發達的景象。

坦噶尼喀湖沿岸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植物生長繁茂,野生動物成群出現,這裡是考察野生動、植物的廣闊天地。湖面平靜如鏡。湖中多鱷魚和河馬,周圍有大象、羚羊獅子長頸鹿等非洲的特有動物。湖中魚類和各種水鳥豐富,是良好的天然漁場和鳥類群集之地。山坡上叢林密布,有的地方瀑布飛瀉湖中。這裡的山光水色,使它成為誘人的旅遊和休憩的場所。

如果說坦噶尼喀湖沿岸的風光讓人流連忘返的話,那沿湖居民的生活習慣更會叫你終身難忘。當你來到這個地方,會遇見上了年紀的人叫年輕小伙子或姑娘為"爸爸"或"媽媽"的現象,整天在你耳邊響個不停的"爸爸"、"媽媽"的一片叫聲,會使你大為驚訝、暈頭轉向。原來,在東非許多民族裡,流行着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兒女起祖父、祖母或其他長輩的人的名字,而在當地又是忌諱直呼他人的名和姓的,因為這樣做會被眾人視為不懂禮節的舉動,這樣一來,如果祖父與孫子同名,祖母與孫女同名,做父母的不能直呼兒女的名字,只能以傳統方式用"爸爸"和"媽媽"來稱呼,這就出現了父母稱自己的兒子為"爸爸"、稱自己的女兒為"媽媽"的奇異現象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