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朋友圈遇見梅園(郭鳳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朋友圈遇見梅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朋友圈遇見梅園》中國當代作家郭鳳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朋友圈遇見梅園

有人說朋友圈是萬能的,果然不假。我是在朋友圈看到油畫藝術家劉鐵飛老師在梅園寫生的圖片。

清明前後,天氣仍然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天性傲骨的紅梅,枝條上掛着小豆似的蕾苞,鼓鼓地膨脹着,有的梅已經粲然綻放,仰着臉兒幸福地笑,全然不顧忌天氣的冷暖不定。往年這時候,絡繹不絕的賞梅人穿梭在梅園,觀賞讚美着自然界的尤物——梅花。

今年的情形有些不同,受疫情影響紅高粱文博園也閉館謝客,梅園也就不那麼沸沸揚揚了。在滿園春色關不住的當下,非必要不外出,成了絆住雙腳的理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唯一信守的公約。因為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與人類的安靜不同的是,春回大地的自然界卻是五彩繽紛,各色花兒蓬蓬勃勃競相開放,給沉鬱的心靈一絲生命的涌動。前幾天網友在朋友圈轉發的《梅園神槍俠》美篇,幾天時間點擊量超過1.5萬。該美篇是鐵飛老師在梅園健身的組圖,一邊是欣欣然開着的白梅與紅梅,一邊是畫家與梅花槍,槍尖的紅穗頭在抖動,在飄逸,在翻飛。

後來的朋友圈裡,鐵飛老師的梅畫,一幅接着一幅,已更新到第五幅。梅園裡有砰然爆裂梅蕾,容顏嬌媚的梅花。畫家躍動着魔幻般的畫筆,蘸着飽滿的色彩,在畫布上點點滴滴。從我的視角來看,在某株梅樹上,畫家截圖了一小部分,複製粘貼在畫布上。話是輕飄飄脫口而出,真正畫出梅的靈與魂,形與神,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鐵飛老師整日在梅園,從第一朵梅到眾多梅,必是瞭然於胸,那梅也像賽跑似地鑽進他的畫布中,栩栩如生。

他的第一幅作品中有斜向上昂揚的梅樹枝條,因為剛剛挑戰過嚴寒而略顯枯色,但是向上生長的脈絡充滿着蓬勃的力量。畫中星星點點的梅蕾居多。在白色的背景下,斜刺里探出的紅梅,好像仍然沒有擺脫寒冷的困擾,在凌寒中獨自綻放。

第二幅作品的標題是:一枝紅梅迎春來。他用新穎的視角,恰如其分地截取了一段粗枝,在粗枝的細側莖上,綴滿着含苞待放,或熱烈開放的梅花。畫面的背景鮮明了許多,黃土地上出現了綠意,仿佛是來為這枝向陽開花的紅梅捧場而來。畫家也興致勃勃地捧着這幅作品,愉快地和那株模特梅來了一次移花接木,銜接起來還真的沒有一絲違和感。

第三幅作品,是從畫布右下角伸出兩段粗實的側莖,各自又衍生出或直或彎卻生命力強硬的枝條,那些已經開放或者含羞未開的梅,安定,安然,舒適地依戀在枝枝蔓蔓上。背景色里遠處的圍牆依稀可見,大地上的青草略顯稀疏,大約是對耀艷嬌美的梅花,因頂禮膜拜而不好意思群居的樣子,依稀和稀疏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幅作品畫風突變,畫家題名:風清氣明。畫面中那紅梅的莖倒垂着,莖上又斜生出幾段細莖,向上的向下的。各自的枝頭上挑着簇簇開或未開的梅。畫面背景是湛藍的天空,簡潔明了,意境高遠晴朗。果然畫家的腦海里馳騁着無限的遐思,不管天公是否允諾,借一片湛藍來配紅梅,畫筆說了算。

第五幅作品中梅的位置從右下角移至左下角,整株梅樹分支的部分,幾乎都出現了。與前幾幅相比,這幅畫面中梅的面孔多了起來,與之對應的背景也有了變化。遠處翠綠的屏障,地下似涌動的流蘇。青草,黃土,落紅物,影影綽綽,似真非真,彼此交錯。像被流水沖刷過的河床,又似並不豐茂的草原,有種神秘莫測的魔幻意境。背景色淡淡地顯示着它們的低調,喧賓奪主的事兒不能幹,因為紅梅才是主角,也只有梅才有資格濃妝艷抹。

梅園裡的梅依然在喧鬧中綻放,畫家也一直在創作中。梅這種先開花後長葉的樹種,一樹繁花地釋放出的美麗和貴氣,常常令人驚嘆又賞心。看到畫家獨享這片梅園,想起了清代王士禎的「一人獨釣一江秋」,垂釣一江秋意的孤獨,以及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中,那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的孤獨,清冷。他們詮釋的是純潔與寂靜,萬籟與無聲,清高與孤傲,堪稱千古絕唱。

無論是「獨釣一江秋」或者是「獨釣寒江雪」,都刻着時代的烙印。如果您現在也認為畫家獨享梅園也是孤獨體,那就錯了。其實,梅園裡一直很熱鬧。同樣是在朋友圈圖片中,我看到那兩隻雪白的山羊,正在梅園的一角,滿口生香地享受着它們的盛宴。不知道山羊對美艷無比的梅是否仰望過?是否因為聞到梅沁人心脾的香味而打過長長的響鼻?也許在打飽嗝的間隙,仰望藍天,對枝丫上的梅,眼裡有過驚喜,心裡起過波浪。也或許它們眼裡只有綠綠的草,那些梅花中看不中吃,和地上的青草是無法比擬的。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山羊鍾情草料,這是正常的事。

同處梅園的還有兩隻雞。雞冠較大,顏色鮮紅,有着大紅毛色的大公雞,負責司晨。聽說每天清晨,它都會高歌猛嚎,叫醒春困的生靈。我認為,被雄雞鳴醒的早晨,比鬧鈴的噪音有趣得多。大公雞昂首闊步走在梅園裡,啄幾口嫩草,尋幾粒草籽,肯定也對飄落的梅花花瓣下過嘴。看它霸氣的樣子,惹惱了定能撐起翅膀,飛到梅樹的枝枝叉叉上。它才不在乎什麼憐香與惜玉,在它眼裡,勇者為王。

土黃色的母雞身材嬌小,性子溫柔,除了生產後,「咯噠,咯咯噠」粗聲大嗓地到處報喜外,平常似淑女一般溫順。您可別被它溫柔的表象所迷惑,它在護雞崽子時,那凶神惡煞的氣勢連老鷹也懼怕。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並不是空穴來風,遊戲也是來源於生活。有句話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你看它踩着碎步,在梅園覓食。提醒自己最好離大公雞遠一點,它嫌棄大公雞飛越石碑的姿勢不怎麼帥氣,甚至有些難看,還不如和鄰居大白鵝聊聊家常。

這隻大白鵝可是動物界的貴族,那潔白的羽毛,細長的脖頸,塗口紅的扁嘴,穩健內斂的性子,美麗莊重又漂亮。它怎麼能和毫無顏值的母雞一個檔次呢?但是伸爪不撓笑臉雞嘛,所以還是耐着性子和母雞聊了一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閒話。就目不轉睛地欣賞眼前的那株紛紛洋洋的紅梅。瞧!它的眼神多麼專注,它的神情多麼愉快。它喜歡清靜的環境,清鮮的空氣,新鮮的草料。它的祖上來自天野的鴻雁或者灰雁,那可是飛越過千山萬水,見過世面的家族。雖然被人類馴化後,成了現在的模樣,但那份傲嬌是骨子裡自帶的,仿佛只有與這高貴的梅才能平分秋色。

一大波美好的遐想帶偏了行動,讓白鵝竟然忘記了自己也是來梅園覓食的。先解決溫飽再愉悅精神,這個道理它懂得。它喜歡這裡香噴噴的青草,欣賞這裡滿樹璀璨的梅,在這裡它感到非常快活。如果主人打開柵欄門,它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來這裡。大白鵝是有些情懷的,它有着傷春悲秋,感嘆春花雪月的糾結。即便白毛浮着綠水,紅掌撥着清波,仍然是挺脖昂頭。那份純潔與自傲,以致於在紅高粱文博園內的鄉村動物園中,它自詡是最懂梅的動物。

所以,從表面來看,鐵飛老師獨自在賞梅,觀梅,畫梅,聽梅,除了凸顯了畫家對藝術的執着和對生活的熱愛外,略顯冷清。其實梅園的熱鬧並不僅僅屬於人類,梅花一直是燦燦地開,艷艷地美,梅花之間會搖首相望,彼此呼應,它們本身夠熱鬧的,根本無須外力加持。再之生活在梅園中的各類小生靈,也在活潑潑地生活着,雖然圖片上看不見,但它們是真實地存在於梅園。所以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並不是事物的本相。

因為也是愛梅人,曾吃過那片梅園裡生長的薺菜,所以對梅園的關注度更高一些。疫情還沒有結束的跡象,鐵飛老師還在繼續畫梅。能夠足不出戶,在朋友圈看到梅園的景色,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兒。[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