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倫敦看戲(唐加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在倫敦看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在倫敦看戲》中國當代作家唐加文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倫敦看戲

穿長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是寒酸,買站票看戲在倫敦卻是一種傳統。

話說在維多利亞年代劇院的站票只需一便士,吸引了大量的勞工階層。當時洗澡和買衣服都屬奢侈行為,更別說噴香水;加上有種迷信認為吃大蒜和洋蔥可以避邪,劇場裡便充滿了汗臭、蔥蒜和各種無法辨別的惡臭。更糟糕的是,這些底層百姓的衛生觀念極差,看到興起連大小便也在劇場內就地解決,只是用泥沙埋一下罷了。如果下起雨來,那就太可怕了——要知道,倫敦的下雨天可比大晴天要多得多。

倫敦的劇院把這個傳統保留至今,歌劇、芭蕾舞、交響樂等「高雅藝術」的演出都出售站票。5-6鎊的站票票價是幾百年前的幾百倍,但在位列全球十大最昂貴城市的倫敦,這甚至比吃一份炸魚和薯條(FishandChips)還要便宜。倫敦每年夏季舉行的逍遙音樂會(Proms)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行,每場音樂會出售多達500站票。站票不可預訂,甚至有觀眾通宵排隊購買站票。

不過,說到站着看戲最經典的地方,還是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英國朋友知道我要去環球劇院看戲,馬上說:「你要買站票!這是傳統!」環球劇場興建於1599年,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四大劇院之一,莎士比亞的大多數作品都在環球劇場演出,他本人也是劇場的股東之一。1613年,劇院毀於大火,直到1997年才由美國演員兼導演SamWannamaker募款重建。重建的劇場從結構到細節設計都嚴格依從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而且仍然堅持使用橡木,連鉚釘也是木頭製成。而如今的環球劇院也以上演莎翁作品為主,舞台布景、服裝、道具都向17世紀的風格看齊。

[1]

作者簡介

唐加文,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