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母大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母大堂,原為東正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座堂,奉聖母瑪利亞為主保,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新樂路(原法租界亨利路)55號,今襄陽公園西側。

歷史

927年3月,上海工人暴動,位於閘北的俄羅斯正教會上海教區主教座堂主顯堂遭到中國軍人洗劫和占領,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保護西蒙主教(Симон (Виноградов))和神職人員撤離。西蒙主教欲將法租界霞飛路聖尼古拉軍人小教堂改作主教座堂,未能如願,於是封閉了那座教堂,另租辣斐德路233號(近霞飛路口)作為臨時主教座堂(辣斐德路聖母堂)。這時,由於大部分俄國僑民移居法租界,西蒙主教計劃在法租界新建一座主教座堂,並發行面值為5元、0元、20元、50元和00元的「獻給天主」認捐券,募集建造所需款項。募集到的第一批款項為.5萬元,加上富孀利特維諾娃個人捐款4.5萬元,於是購買位於勞而東路、亨利路口的3畝土地。由於所需款項超出俄僑承受能力,一時難以籌足,於是先在該地建造一所簡易的木結構天使長加夫里洛教堂,作為臨時主教座堂。

933年2月,西蒙主教病逝,北京總會魏克托主教(Святин Леонид Викторович,893-966)成立了籌建委員會,募得部分建造經費後,933年6月4日聖神降臨節,舉行了奠基儀式。建築師畫家利霍諾斯為大教堂設計圖紙,賴爾工程師為教堂免費打樁。戈斯工程師則包下屋頂建設和電氣設備的費用。934年,伊望主教接任上海主教,主持完成了主教座堂的建築,並且兼任堂長(942年以後由羅果仁大司祭擔任堂長)。

936年2月,聖母大堂建成,這是一座俄羅斯拜占庭風格的大型教堂,外形模仿93年被蘇聯政府拆除的莫斯科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1]。教堂平面呈方形,內部大廳為希臘十字式,能容納2500多人。教堂穹頂由孔雀藍色的一大四小五個鼓形圓穹頂組成,主穹頂高達35米,與奶白色的牆面形成強烈對比。教堂南側還有一幢三層樓的神職人員宿舍。

949年5月,伊望主教離滬去美。95年5月,杜潤臣主教開始主持上海教區。965年3月3日,杜潤臣主教去世,中華東正教會上海教區和聖母大堂隨之停止活動,當時俄國僑民幾乎已經全部離開中國。966年文化大革命」及「破四舊」開始,已經空關的聖母大堂內聖像畫被毀,穹頂的十字架被拆除,由上海電真空器件研究所占用,改為倉庫。

988年,該教堂得到初步修復。994年3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聖母大堂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980年代以後曾用作證券公司營業部和「阿羅哈圓頂音樂餐廳」。上海尚存的數十名東正教徒對此多次表示不滿。2004年,上海市有關部門將娛樂場所從教堂中遷出。2007年,開始進行大修,準備列為旅遊景點。203年5月5日,全俄大牧首基里爾訪華期間,在聖母大堂主持50年來的首次聖禮儀[2]

聖母大堂屬典型的拜占庭建築風格,有一大、四小蔥頭形圓穹頂,採用磚木混合結構和「希臘十字形」平面布局,聖壇朝向耶路撒冷方向。聖母大堂內部曾經布滿聖像壁畫。966年文革時期,這些壁畫消失。2007年月,在教堂大修時發現,原有壁畫仍完好保存在多層粉刷的石灰下,壁畫的顏色還很鮮艷。九幅濕壁畫包括距地25米的主穹頂畫以及其下環繞的八幅聖徒立像:主穹頂畫是「諾夫哥羅德風格聖三像」,將聖父、聖子、聖靈分別描繪成老者、坐於聖父懷中的幼童以及憩息於聖子之上的神鴿;經考證,八位聖徒可能包括古聖諾埃、古聖約熙福-龐嘉洛、古聖麥爾希塞德克、聖王達維德等。

視頻

聖母大堂 相關視頻

上海聖母大堂塗料層發現9幅珍貴壁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