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家族織錦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土家族織錦技藝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之一。

土家族織錦的工藝複雜,在織造上,使用古老的純木質腰式斜織機織造,需經過紡捻線、染色、倒線、牽線、裝筘、滾線、撿綜、翻篙、撿花、捆杆上機、織布、挑織等12道工序製作而成。

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織錦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8。

歷史淵源

土家族織錦技藝(作品)(5張)湘西土家族織錦技藝歷史悠久,自成形以來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其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時期。作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善於紡織,其「桑蠶」、「麻」甚至成為了貢品。到了秦漢時期,土家族地區的紡織[2]業有所發展,土家先民以布繳納賦稅。三國時期,土家族地區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漢族先進的染色技術,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土錦」。唐宋時期隨着土家族地區與漢族經濟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女勤於織,戶多機聲」的社會風氣,當時土家族的「布」,被漢人稱為「溪布」、「峒布」或「峒錦」。

元、明、清土司統治時期,湖南、湖北土家先民用絲、棉織峒錦、峒被、峒巾、色彩斑斕,「作鶴、鳳、花鳥之狀」。四川秀山、酉陽、黔江以麻織「斑布」為衣。《大明一統志》載:「土民喜服五色斑衣。」西蘭卡普是「溪布」最上乘的織錦,為朝廷貢品,圖案多達200多種。它是以絲、棉、麻、毛線等為原料,一般以紅、藍、青色(黑色)棉線為經線,自由選擇各色棉線、絲線或者毛線作緯線,用古式木織機、挑花刀(竹、牛骨製成),採取通經斷緯反面挑織的方法手工挑織而成。

明清時期,西蘭卡普工藝進一步發揮,西蘭卡普被稱作「土錦」、「花布」等,且大量用於服飾,逐漸形成獨特的織錦程序。清同治年間編修的《永定縣誌》也說:「土錦績五顏經線為之,文彩斑斕可愛,使用以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稱『筒巾』。」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挑織技藝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從小便隨其母親、姐姐操習挑織技藝,姑娘長大出嫁時,還必須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西蘭卡普作陪嫁品,以及婚後生小孩搖籃里的小兒被面、蓋裙、背袋等物,都得姑娘親手編織。因而這種工藝得以發揚光大。此後,這種織錦技藝代代相傳。

工藝特徵

紋樣

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內容幾乎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200多種,有花鳥魚蟲、山川景物和吉祥的文字,還能織出民間故事、寓言等畫面,題材選用與土家人生活和習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西蘭卡普的圖案紋樣包括了自然物象圖案、幾何圖案、文字圖案各個大類。這些裝飾紋樣的風格,是在原始的幾何紋、漢代的雲氣紋、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蓮等各歷史時期的典型圖案基礎上,經藝術變形、技術處理挑織而成。

構圖中多採用浪漫主義的概括、變形、誇張等手法,巧妙地將各種動和靜的形體、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有機地結合,使整個圖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色彩

西蘭卡普圖案的色彩鮮明熱烈,喜用對比色,用黑白襯托鈎提。各種鈎狀、鋸齒狀、梳齒狀、縫合狀、連鎖等邊飾,加上各種多角形的小花作為點綴,又以黑色襯底,以白色鑲邊。於是,主次紋樣由於黑白的襯托而顯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連成一體。

西蘭卡普在色彩運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繽紛的強烈對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調調和。土家人崇尚紅、黑色,因紅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為冷色,象徵莊重,故西蘭卡普以紅色為主,以黑色為輔,間之以黃藍白色參差點綴。

工藝流程

土家族織錦的工藝比較複雜。土家織錦在織造上,使用古老的純木質腰式斜織機織造,其技藝流程主要由紡捻線、染色、倒線、牽線、裝筘、滾線、撿綜、翻篙、撿花、捆杆上機、織布、挑織等12道工序組成,另以「反織法」挑織成圖案花紋。織造時,要眼看背面,手織正面,這就必須對紋樣及色彩有嫻熟的記憶和表現能力。

1.紡捻線:利用紡車紡輪將脫籽棉花紡成棉紗,再將棉紗兩或三根並捻成棉線。棉線用於經(俗稱「站線」)和加固用的暗緯(俗稱「棱羅線」),而不捻的棉紗染色後,做花(緯)線。

2.染色:棉線經鹼水(或石灰水)煮沸脫脂,清洗晾千後染色。土紅、黃草根染紅色,莧菜染玫瑰紅,狗屎苞染紫色,黃梔子或椿樹皮染黃色,馬桑樹葉或板栗球殼染黑色等。染色時添加鹼性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固色,其濃度以手試感覺到打滑即可(PH9—10),染色後的紗線需露天放置2~3天。

3.倒線:利用紡車將棉線倒在竹筒上,便於牽線。

4.牽線:用3根以上的光滑竹、木杆插入地下,將倒在竹筒上的經線固定排列,竹筒不少於16個,然後反覆牽線。用「花岔岔」(8字套)分組。如果按32根/手為單位計算經線,一尺二幅寬的織錦(40厘米),需牽經線數為:40厘米x3道厘米x4根/道=480根(480根+32根/手=15手)。

5.裝筘:依牽線時經線的順序分組,依次將經線用挑子穿入筘眼。

6.滾線:將已裝筘的經線進行梳理,卷上滾棒。該工序要求梳線及卷棒時張力均勻。

7.撿綜:將綜杆一端分開,用長約8厘米的竹條撐開綜杆。將一棉線用近8字形的套結,循環纏住綜杆和經線。該工序要求按穿筘時經線順序進行,一根也不能錯位。

8.翻篙:將綜杆和花岔岔互換位置。

9.撿花:將經線分為三層,把準備挑花的一層清理出來。

10.捆杆上機:經線用分經杆分組,用繩索綑紮聯動機構,調整綜杆與槓桿及踏杆的位置。經線頭端打結上滾棒,調試撐子力度。

11.織布邊:試織一段平紋布頭,以固定織錦面。

12.挑織:挑織時先將束腰的絆帶(一般多用寬布帶或牛皮絆帶)套腰後,拉緊經線,憑心所記或參照現成的紋樣,選各色花緯線,用挑子挑起成束的經線,餵進花緯線,用布刀(俗稱「梭羅」)打緊花緯線(含暗緯)。織造時身體微微後靠,腳踏分經杆,一手提綜,另一手插布刀,再挑花織緯,如此循環織造。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7年12月20日,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共同主辦,張家界市政府駐京辦事處協辦的「西蘭卡普——中國土家族織錦文化展」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正式開展,土家族織錦技藝得到展示。

2018年6月25日,「美麗湘西·錦繡土家——土家族織錦展」啟動儀式在紡織服裝學院博物館舉行,土家族織錦技藝在其中展示。

所獲榮譽

2024年3月,張家界乖幺妹土家織錦開發有限公司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土家族織錦技藝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