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地沙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土地沙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土地沙化(由於土壤侵蝕、表土失去細粒而逐漸沙質化、或由於流沙入侵、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的現象)一般指土壤沙化

人類生產活動對土壤沙化的產生和防止有很大影響。由於不合理的放牧、樵採和開墾,嚴重破壞了原有沙地的自然植被,可導致土壤沙化趨於嚴重,加速沙化過程。防止土壤沙化的措施主要是針對土質粗松,風蝕嚴重,易旱易熱,漏水漏肥,瘦瘠等不良。..使我們的家園更加荒蕪。

土壤沙化泛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變成含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變成沙漠的過程。土壤沙化主要過程是風蝕和風力堆積過程。在沙漠周邊地區, 由於植被破壞或草地過度放牧或開墾為農田,土壤因失水而變得乾燥,土粒分散,被風吹蝕,細顆粒含量降低。而在風力過後或減弱的地段,風沙顆粒逐漸堆積於土壤表層而使土壤沙化。因此,土壤沙化包括草地土壤的風蝕過程及在較遠地段的風沙堆積過程。

防沙的必要

我國土地沙化非常嚴重,危及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從導致沙化的「五濫」源頭抓起。建設三道生態屏障,遏制土地沙化。以人為本,創新思路。工程管理,責任到人。作者期與關注中國防沙治沙的同仁共饗。

沙漠化現狀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乾旱地區,110多個國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為此造成的損失420億美元之巨。我國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是面積大、分布廣。據國家林業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截止2005文字年底,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4.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841個縣(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國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國流動沙丘面積42.72萬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萬平方公里,戈壁及風蝕劣地71.14萬平方公里,其他14.14萬平方公里。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形成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長約4500公里、寬約600公里的風沙帶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區。二是擴展速度快,發展態勢嚴峻。據動態觀測,70年代,我國土地沙化擴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達2460平方公里,21世紀初達到3436平方公里,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

土地沙化危害

沙漠化是當今世界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及社會問題,是地球的癌症,對我國的危害也十分驚人。

--縮小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相當於10個廣東省的幅員面積,五年新增面積相當於一個北京總面積,我國每年新增1400萬人口,而耕地卻在逐年減少,建國以來,全國已有1000萬畝耕地,3525萬畝草地和9585萬畝林地成為流動沙地。風沙逐步緊逼,2.4萬個村莊、鄉鎮受危害,使數萬農牧民被迫淪為生態難民,一些村莊、縣城被迫多次搬遷, [2] 內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經沙化,並以每年150萬畝的速度在擴展,專家預言,額濟納綠洲50年後將成為第二個「羅布泊」並非危言聳聽。北京風沙源地之一,渾善達克沙地7年流沙面積增93%,壩上地區9年流沙面積增91%,

--導致土地生產力的嚴重衰退。據中科院蘭州沙漠所測算,我國每年風蝕損失折合化肥2.7億噸,相當於全國農用化肥產量的數倍。沙漠化使全國草場退化達20.7億畝,占沙區草場面積的60%,每年少養羊近5000多萬隻;耕地退化1.16億畝,占沙區耕地面積的40%。沙化地區耕地產量個別地方畝產幾十斤,且要多次播種耕作。

--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中國荒漠化災害的經濟損失評估》,我國每年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相當於西北數省財政收入的數倍。1993年5月西北地區特大沙塵暴,新、甘、寧、內四省區72個縣(旗)受災,116人死亡,12萬頭牲畜損失,500萬畝農作物受害,直接經濟損失超4億元。沙區現有國家級貧困縣101個,占全國貧困縣592個的17%。

--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每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有12億噸來自沙化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開封段成為「懸河」。全國特大沙塵暴頻發,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大氣塵埃增加,空氣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北方城市沙塵暴、南方泥雨影響到韓、日,引起國內外關注,成為生態環境外交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