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是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下屬機構。
機構簡介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的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研究在我國頗具特色,研究水平居全國領先水平,在國際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病蟲害監測、森林病蟲害系統管理、控制森林病蟲災害的有益生物資源的收集、引進和開發利用、森林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病蟲災害自控能力的評價、森林病蟲、雜草檢疫和風險評估、森林防火[1]等。解決了一批多年來沒有解決的重大森林害蟲的防治問題,特別是以天牛為首的林木蛀干害蟲的防治問題,促進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儀器設備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坐落於中國林業科學院森保樓,總使用面積約500平方米,全年科研實驗工作量約5萬人(時),可同時容納50人進行生物及化學方面的科學試驗。目前,學實驗室已擁有了從事森林保護學領域研究的大量儀器設備,共計84台(套),儀器價值1286萬元,如全自動控制發酵罐、植物生長培養箱、定性定量PCR儀、二氧化碳臨界點乾燥儀、凝膠成像系統、DNA遺傳分析儀、酶標儀、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倒置顯微鏡、體視顯微鏡、各種低速、高速、超速離心機、高壓滅菌鍋等,實驗室還擁有專門的有機化學處理間及設施齊全的化學與物理處理間、設施完備的養蟲間和組培間、天敵昆蟲、病蟲害監測等實驗室。為開展森林生物、森林植物生理、病理及有機與無機成分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平台。
研究人員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46名,其中教授、研究員11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實驗師17人;有博士學位[2]的32人,博士後6人,博士生導師8人。在學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為19和27名,在站博士後8名。近五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生物防治符合國際國內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安全的大方向和大趨勢,能夠做到在不污染環境和對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森林病蟲害,是我國今後長期要堅持和發展的學科,也是國際上的熱門研究領域。國家林業局也已將「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治理」作為我國森林保護今後的方向和策略。年均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863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等87項,合同經費7650萬元。
研究成果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共鑑定、認定研究成果61項;發表論文35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88篇;出版專著6部;獲國家專利1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梁希林業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下設有機分析(配置: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儀、高壓液相色譜儀、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離子色譜儀及有機化學處理間)、無機分析 (配置:原子吸收光譜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全自動凱氏定氮儀、全自動原子熒光光度儀以及三個設施齊全的化學與物理處理間)、生物化學(配置:溫度梯度PCR儀、普通PCR儀、高端凝膠成像系統、酶標儀、各種高倍體視、倒置、熒光及一般生物顯微鏡、高壓滅菌裝置、超速及高速冷凍離 心機、二氧化碳臨界點乾躁儀、超淨工作檯、多台植物生長培養箱及設施完備的養蟲間和組培間)、天敵昆蟲、病蟲害監測等實驗室。研究所從人力、基礎設施等各 個方面全力支持實驗室的工作。經過十多年持續不斷的發展完善,實驗室現有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美國)、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美 國)、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意大利)、二氧化碳臨界點乾燥儀(加拿大)等5萬元以上的主要儀器設備45台套,其中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等90%以上的儀器 是進口的高質量儀器設備。本實驗室一直遵循「開放、流動、競爭」的原則。全年科研實驗工作量約5萬人時。實驗室總使用面積9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 人進行生態、生物及化學實驗。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可承擔土壤、植物、大氣、水等多種樣本中無機及有機組分分析,也可進行各類生物學試驗。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開放式運行管理模式,實行實驗物資和儀器設備等各類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即將建設的網絡化信息管 理平台,使實驗室的各項工作嚴格、規範、高效、合理。實驗室鼓勵科研人員和學生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利用實驗室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設計、自主實驗和自主 分析的個性化、探索性實驗項目。
參考文獻
- ↑ 【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指南,請查收!,搜狐,2023-03-25
- ↑ 如何申請博士學位?,搜狐,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