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團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團街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團街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團街鎮,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北部,東與中屏鎮翠華鎮接壤,南與茂山鎮交界,西與雲龍鄉比鄰,北與撒營盤鎮相連,距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城區27千米,區域總面積191.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團街鎮戶籍人口為27079人。 1951年,團街劃為第二區;2009年10月,由團街鄉改為團街鎮。截至2020年6月,團街鎮轄8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末,團街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1]

位置境域

團街鎮地處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北部,東與中屏、翠華兩鎮接壤,南與茂山鎮交界,西與雲龍鄉比鄰,北與撒營盤鎮相連,距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城區27千米,區域總面積19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團街鎮地勢東高南低,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山脈有卓干山,境內最高點卓干山位於卓干村,海拔2803米;最低點位於大河邊村,海拔1793米; 鎮內平均海拔在1800米。

氣候

團街鎮屬溫帶氣候,其特點是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2℃(2008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1.℃,極端最高氣溫31℃(2011年5月27日);最低月均氣溫8℃(2009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1.℃(2011年5月);最大日較差15℃(2008年12月);生長期年平均285天,無霜期年平均2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30小時,0℃以上持續期300天(一般為2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957毫米,最大雨量980毫米(2007年),最少雨量680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11月,7—8月最多。

水文

團街鎮境內河道屬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掌鳩河1條,為境內最大的河流,從馬初至樂業流經龍海、高家、運昌、樂業四個行政村,總長18千米,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運昌河、卓干河。

自然災害

團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旱災每兩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1—5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境內小面積山體滑坡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7—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3年6月。

自然資源

團街鎮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有木紋石、鐵、銅、鈦等,其中木文石儲量8476萬噸,已開發的礦區位於龍海村石馬山,面積1平方千米,可采量6831萬噸。2011年,團街鎮有耕地19740畝;林地12.219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總人口有263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8人,城鎮化率2%;另有流動人口45人。總人口中,男性13398人,占50.9%;女性12916人,占49%;以漢族為主,達17786人,占52%;有彝、苗、傈僳等16個少數民族,共8528人,占48%;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彝、苗2個民族,其中彝族571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7%;苗族1305人,占15.3%。2011年,團街鎮人口出生率7.22‰,人口死亡率5.20‰,人口自然增長率2.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3人。 截至2017年末,團街鎮常住人口為24870人。 截至2018年末,團街鎮戶籍人口為27020人。 截至2019年末,團街鎮戶籍人口為27079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團街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736.8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73元。 2010年,團街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740.8688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55.6243萬元,占總收入9.8%;工資性收入820.3507萬元,占10.6%,農民處出勞務收入820.3507萬元。 2011年,團街鎮財政總收入48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4%;人均財政收入185元,比2010年增長17.08%。2011年,團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 截至2018年末,團街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截至2019年末,團街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

農業

2010年,團街鎮種植業收入3691.6432萬元,占總收入48%;畜牧業收入3108.4659萬元,占總收入40%(其中:出欄肉豬22224頭,出欄肉牛2925頭;肉羊4183隻);漁業收入3.41萬元,占總收入的0.04%;林業收入170.3944萬元,占總收入2.2%。 2011年,團街鎮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2010年增長8%。團街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團街鎮生產糧食1272噸,其中水稻250.66噸,玉米877.34噸,馬鈴薯125.33噸。團街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蠶豆等。2011年,團街鎮油菜種植面積500畝,產量75噸;蠶豆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200噸;蔬菜種植面積450畝,產量600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瓜類、豆類。團街鎮畜牧業以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團街鎮生豬飼養量5.32萬頭,年末存欄2.2萬頭;牛飼養量1.85萬頭,年末存欄9000頭;羊飼養量2.23萬隻,年末存欄11256隻;家禽飼養量15.37萬羽,年末存欄6.352萬羽。2011年,團街鎮肉類產量2250.7噸,其中豬肉1400噸,牛肉949噸,羊肉836噸,禽蛋14.7噸;畜牧業總產值1.04億元。2011年,團街鎮水果種植面積0.12萬畝,產量30噸,主要品種有黃金梨、蘋果,其中黃金梨20噸,蘋果10噸。

工業

團街鎮形成以鐵、木文石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團街鎮工業總產值為63.95萬元,比2010年增長8%。2011年,團街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2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0萬元,比2010年增長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65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11所,在校生1776人,專任教師13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5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各類科技人才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人,經營管理人才16人,技能人才40人;農村實用人才113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文化廣播中心1個,圖書室1個,藏書5400冊;農家書屋9個。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體育場地20處;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08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村村響162套,廣播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團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1所;設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張,固定資產總值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人員8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注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執業(助理)醫師0.5人、註冊護士0.3人。2011年,團街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0.38萬人次。2011年,團街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865人,參合率96.2%;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2.9‰;15.3‰。

社會保障

2011年,團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1戶,人數128人,支出59.74萬元,比2010年增長2%,月人均272.9元,比2010年增長2.1%;城市醫療救助28人次,支出0.977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8人次,共支出89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1戶,人數708人,支出75.89萬元,比2010年增長4.3%,月人均89元,比2010年增長4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3人,支出12.72萬元,比2010年增長0.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6人,支出10.43萬元,比2010年增長0.1%;農村醫療救助432人次,支出16.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64人次,共支出4.32萬元,比2010年增長3%;農村臨時救濟780人次,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0.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4.68萬元,比2010年增長8.44%;社會福利費12.72萬元,比2010年增加0.1%;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60張。2011年,團街鎮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有94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94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4人,比2010年末增加2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9人。 2011年,團街鎮新增就業人員98人,有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