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屏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屏鎮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縣域中部,距縣城57公里,總面積250.1平方千米,境內最高海撥2753米,最低海撥122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120米),屬於典型的立體氣候鄉,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1]

鄉鎮介紹

中屏鎮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縣域中部,距縣城57公里,總面積259.83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撥2753米,最低海撥122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120米),屬於典型的立體氣候鄉,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行政區域面積250.1平方千米。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較為便捷。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 172個村民小組,居住着漢、彝、苗、僳、壯等9種民族,常住人口17785人(2017年)。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63萬元,糧食總產8303噸,人均純收入1402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達431公斤。

中屏處於祿勸中部的有利位置,將形成通往祿勸東北部的中轉站,天然的立體氣候給發展多種多樣的經濟作物創造很好的條件,可開發林果業(如色香味全俱的轟隆隆黃果)。有着豐富的礦藏資源,已探明的礦產有鈦鐵礦磁鐵礦赤鐵礦等,開發利用價值較高。旅遊開發資源較多,能治腫瘤、胃病等奇效的大山聖水;較高的森林覆蓋率(達64.2%)形成一個綠色產業生產大車間、天然園林,是人類居住的優良環境。

團-中油路的建設,洗馬河、鉛廠、江邊、鄧子山等電站的建設,中屏220千伏變電站建設,烏東德電站進站路的建設,鈦鐵礦的開採等大工程,大項目的建設,將加快我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為我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十一五"期間,鄉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煙當家、糧為本、調結構、林為盾、畜為輔、興礦業、搞旅遊、奔小康"的發展思路,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基層組織

該鄉設有黨委1個,黨總支、支部170個,有黨員849人,少數民族黨員384人,其中:男性黨員766人,女性黨員83人;設有團委1個,團總支、支部15個,有團員781,其中:男性團員392人,女性團員389人 。

農村經濟

該鄉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93.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87.37萬元,占總收入的59.31%;畜牧業收入1284.17萬元,占總收入的30.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87頭、肉牛762條、肉羊1859隻);漁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0.06%;林業收入2.53萬元,占總收入的0.06%;第二、三產業收入30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3.92%。農民人均純收入1813元,農民收入來源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

人口衛生

2009年末,全鄉總戶數4736戶,總人口19341人,鄉內居住着漢、彝、苗、僳、壯等9種民族,彝族人口7177人,占總人口的37.39%。全鄉認真貫徹執行計劃生育相關法律、法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8年,全鄉有衛生院1所,計劃生育服務所1所,村衛生室13所,有醫務人員48人。2017年,常住人口17785人。

計劃生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協調發展,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以優質服務為重點,廣大群眾自覺參與為基礎的基層計劃生育工作新模式,紮實開展生殖健康個性化服務,我鄉全力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到2009年底,我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有18335人,參合率達95.05%;享受低保有956人,占人口總數的4.98%。村民的就醫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全鄉建有衛生所13個,分布在各村委會,衛生所面積達到了20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6人。[2]

文化教育

該鄉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兩基"、"普實"成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質量。我鄉建有中學1所,在校生974人,教職工49人;小學14所、教學點16個,小學校舍面積13138平方米,在校學生2098人,教職工106人。中小學"兩免一補"經費全部發放到每一個貧困學生手中,解決了貧困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使我鄉小學鞏固率達99.75%,初中毛入學率達100%,進一步落實學校目標管理責任制。積極爭取科技培訓經費和項目資金,抓好農村科技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培訓88場次,4920人次。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13個、圖書室5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活動開展正常,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各種文化娛樂設施充分發揮其作用,極大的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和精神生活 。

人文地理

中屏鄉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7公里,總面積250.1平方千米,境內最高海撥2753米,最低海撥1220米,呈典型立體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6.1℃,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天然林資源管護面積2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2%。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172個村民小組,居住着漢、彝、苗、僳、壯等9種民族,常住人口17785人。

有待於開發的旅遊資源豐富,有含硫磺、鐵等20餘種礦物質元素的硫磺溫泉;有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的喀斯特地質的雁落仙宮洞;能治腫瘤、胃病等奇效的大山泉水;有西南地區少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蘇鐵園;有奇、秀、險、惡的普渡河峽谷風光;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形成一個綠色天然園林。 中屏鄉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現了團-中油路全線暢通,鈦鐵礦的開採等大工程,大項目的投產建設,加快了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推進了"一鄉一品"特色產業結構調整,為中屏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實現全鄉社會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

特色產業

2008年,中屏鄉種植烤煙5400畝,煙葉產量59.93萬公斤,實現產值749.82萬元。烤煙特產稅是中屏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屏境內有一個煙葉收購站,2008年共收購煙葉62.98萬公斤,烤煙已成為中屏的一項經濟支柱產業。多年來中屏鄉各級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大協調力度,努力克服乾旱缺水等各種不利因素,牢固樹立烤煙富民、富鄉的思想觀念,着力抓好科技興煙措施的全面落實,努力培育烤煙生產基地,穩步壯大烤煙產業,始終把烤煙生產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重頭戲抓好抓實,在水改旱輪作、農家肥堆捂、預整地、移栽、揭膜、中耕管理等技術環節上取得新的突破,提高了煙葉的產量和質量,使中屏的烤煙生產上了一個新台階。

中屏鄉有利的地理位置,天然的立體氣候、可開發林果業、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全鄉經濟發展創造很好的條件。成立了轟隆隆黃果協會,有力推進一鄉一品特色,實現全鄉社會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