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回春緣》,古裝戲,該劇1989年由天台縣越劇團首演。
劇目介紹
越劇《回春緣》湯學楚編劇。寫蘇州薛醫,人稱「江南天醫」。李秀才妻難產,求其診治。只因少帶五兩銀,遷延耽誤,致使李妻氣絕。鄰居青年郎中葉先生髮現棺木滴出鮮血,不顧風險,毅然開棺,救活母子兩條命。天醫卻嫉才生妒,引起矛盾。時都督千金肚大請兩醫會診,薛趁機將此難題推給葉先生。在薛天醫女兒三春幫助下,救了千金。天醫兩次受挫,名聲敗壞,意志消沉,攜女三春到杭州解悶,適逢葉先生在杭州開設「回春堂」,兩醫於西湖畔巧遇。為解天醫心病,葉先生暗施巧計,薦醫治病,終使薛天醫感動悔悟,同行相親又結親,同為鄉鄰施義診。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回春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