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連杆機構鎖緊的鉸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連杆機構鎖緊的鉸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68年2月20日。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研究院已抓總研製並成功發射了300餘顆航天器,實現200餘顆航天器在軌運行,研製的航天器覆蓋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導航定位[1]、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航天器,實現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發展。研究院圓滿完成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務,為實現我國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院充分發揮航天技術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將航天新技術成果推廣到國民經濟多個領域。聚焦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空間生物三大優勢業務板塊,打造了中國衛星、康拓紅外、航天生物三大業務發展主體平台,形成了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為主的區域布局。

簡介

研究院堅持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先後與俄羅斯、法國、巴西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宇航公司及空間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04年實現了首顆商業衛星出口合同簽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國際用戶交付了20顆商業衛星,出口產品覆蓋通信衛星、遙感衛星、衛星應用、航天器研製基礎設施、宇航單機部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懷來、西安、蘭州、煙臺、深圳、內蒙古、杭州等產業基地,擁有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分系統研製生產、系統集成、總裝測試、環境試驗、地面設備製造及衛星應用、服務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製生產體系。研究院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1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9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5人,全國技術能手40人,高級以上職稱人員7200餘人。研究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4項,其中特等獎9項;授權專利7700餘件,榮獲中國專利金獎3項;省部級獎3000餘項。研究院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二、技術要點

(解決的技術難題、技術指標等)

我國航天器太陽翼及天線等展開部件採用的鉸鏈一般為銷槽式鉸鏈,是四連杆機構鎖緊的鉸鏈,該鉸鏈包括鎖鉸、偏心軸、限位螺釘、鎖鈎、鎖定柱銷、叉鉸、凸輪、鉸鏈轉軸、展開彈簧和四連杆機構;鎖鉸與叉鉸的頭部通過鉸鏈轉軸鉸接,鎖鈎的頭部鉸接在鉸鏈轉軸的中部,限位螺釘沿鎖鉸的厚度方向固定在鎖鉸的尾部,四連杆機構中鎖定擺杆的一端通過偏心軸與鎖鉸的尾部鉸接,另一端通過鎖定柱銷與連杆的一端鉸接,曲柄的一端通過連杆轉軸與連杆的另一端鉸接,曲柄的另一端通過曲柄轉軸與鎖鉸的頭部鉸接,曲柄的延長臂上鉸接有一曲柄柱銷,凸輪鉸接在鉸鏈轉軸的一端,展開彈簧的內圈與鉸鏈轉軸的另一端固連,展開彈簧的外端與連杆轉軸固連;本發明適用於太陽翼等部件的展開鎖定,且能夠提供較高的鎖定剛度。

三、成果形式

(專利、著作權、新產品、新技術等)

本項目是專利技術

四、應用領域及應用場景

航空航天

五、當前應用成效

(1)採用展開彈簧和四連杆機構代替直接驅動的鎖定彈簧,展開彈簧提供的鎖緊力為其最小的展開驅動力矩,與現有技術相比,四連杆機構可以將展開彈簧提供的鎖定驅動力放大 50 倍~ 110 倍後作用在柱銷上,柱銷與鎖鈎之間產生較大的鎖緊預載荷,可以顯著提高鉸鏈鎖定後的彎曲剛度 ;(2)採用單獨的鎖鈎和限位螺釘代替與母鉸一體的鎖緊槽,並且取消了滑道、鎖定彈簧等零件,與現有技術相比,簡化了鉸鏈組成,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了鉸鏈的可靠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