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人出身千古一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人出身千古一相》是屬於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具有時代久遠性,往往伴隨着人類的成長曆程而經久不衰[1]

正文

公元公元前685年,一位叫管仲的失意商人拉弓滿弦,向公子小白射出兇猛的一箭,鏃羽響處,只見小白應聲倒下。

公元這一年,地處山東半島的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弒,朝政一時空虛。他的兩個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此時都被流放在外地,誰先趕回都城臨淄,誰就最有可能登基。糾和小白的身邊各有一位商人出身的謀士,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小白接受鮑叔牙的計策,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輔佐糾的管仲見此情景,就自告奮勇率三十乘兵車到半途去截擊小白。在即墨城附近,管仲一箭將飛駛中的小白射倒。然而,這一箭只射中了戰袍上的帶鈎,死裡逃生的小白及時歸國掌權,是為齊桓公

公元當了國君的小白論功行賞,想拜鮑叔牙為相,同時當然還要宰了管仲。誰知鮑叔牙對他說:「我的才能只能讓齊國平安,如果您要稱霸天下,一定得拜管仲為相。」

公元鮑叔牙與管仲其實是一對常年合夥做生意的好朋友。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少年時替人牧過馬,後來結識了年長於他、家境頗好的鮑叔牙,兩人合夥做皮毛生意。有地方史志記載,他們遊走於燕、趙、齊三國之間,曾在現今河北省的蠡縣一帶規划過三十個大小不等的皮毛集市(時稱吁),一直到今天,那裡仍是北方最大的皮毛市場之一。

管仲早年的名聲似乎不太好,是一個愛占小便宜和貪生怕死的傢伙。他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本錢大多是鮑出的,可是賺了錢以後,管仲卻要分大頭,鮑的僕人們很不忿,鮑叔牙卻說:「這沒什麼,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他們的生意後來破產了,西漢劉向在《說苑》一書中說管仲「三辱於市」,也就是說他多次經商失敗,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商人。管仲還十分熱衷於功名,曾到處去求官,可都幹不了幾天就被辭退了。他和鮑叔牙一起去當兵,每次打仗總是逃跑在前,大家就罵管仲是膽小鬼,鮑叔牙又站出來替他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顧老母親呀!」到了後來,他們就分別投靠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這樣一個人,實在是奇怪的事情,不過更奇怪的是,齊桓公居然言聽計從,真的把管仲拜為國相。

華夏文明地球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在黃河中游產生了第一個國家政權——夏王朝。約400多年後,商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又過了約600年,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周王朝實行的是封建制,即「封土建國」,周天子將土地及居民分封給親戚及功臣,各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一切資源,並擁有軍隊。諸侯對天子定期進行朝貢。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國。

民國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稱,「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以史書記載論,從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就明確有年可以考據。當時的天子是周王朝的第十代周厲王,他任用佞臣,導致國人暴亂,厲王被迫出逃,朝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號為共和。公元前771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是為東周。管仲當國的公元前7世紀,正是禮崩樂壞的年代。

從遷都的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周天子的權威日漸喪失,社會風雷激盪,戰火連天。僅據《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480餘次。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春秋時期,被殺的國君有36位,被滅亡的國家有52個,很多諸侯四處奔走而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在這期間,一些諸侯國脫穎而出,先後稱霸,最著名者有「五霸」,齊桓公正是五霸之首。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2]主要有:神話傳說、傳奇故事、公案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等。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其中有愛情故事、機智人基金那比較適合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才子佳人的故事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都是不識字的,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着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視頻

商人出身千古一相 相關視頻

中國的文學形式,為什麼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呢?
千古一相,李斯的人生哲學,背後卻是秦王朝的興衰!

參考文獻

  1. 西湖民間故事,聽喜馬拉雅
  2. 中國經典民間故事,搜狐,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