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明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明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李嗣源

出生日期: 867年

逝世日期: 933年

廟號: 明宗

諡號: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陵墓: 徽陵

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在位8年。他是沙陀人,姓名不詳,名邈佶烈,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養子。父李電。[1]

人物生平

後唐明宗--李嗣源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李嗣源,生於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卒於後唐長興四年(933年)。五代時後唐皇帝,廟號明宗。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本名邈佶烈,無姓氏。其先祖為沙陀族,其父李霓為李國昌(李克用之父)愛將,曾鎮守雁門(今山西代縣)。

生平事跡

李嗣源自幼隨其父長於軍中,後隸屬李克用帳下,曾於上源之難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為李克用所愛重,收為養子,賜名李嗣源。李克用鎮守河東(今太原市)時,命他掌騎兵衛隊,不久即升任蕃漢副將,所向克捷。他為人厚重寡言,臨事謹慎,"英武獨斷,謙和下士,每有戰功,未嘗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處靜;晏如也。武皇(李克用)嘗試之,召平泉府(銀錢庫)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數緡而出。凡所賜予,分給部下。"

相關事件

李嗣源先後隨從李克用征戰近30年,排難解紛,冒刃血戰,體無完膚,屢建奇功。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他率部大敗梁軍於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了"李橫衝"稱號,第二年又大敗梁將葛從周於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聞天下。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將,歷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軍、天平軍節度使,一直作到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首將),又協助後唐莊宗李存勖浴血轉戰10餘年,終於打敗契丹,生俘燕王劉仁恭父子,消滅了勁敵後梁,建立了後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了中原。當唐哀帝天佑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晉軍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並於路側迎接李存勖時,"莊宗大悅,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觸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尋進位兼中書令。"後又受賜鐵券,進位太尉,一時榮寵無比。

然而,李嗣源畢竟是"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起皇帝時,便昏暗驕矜,很快就對他起了疑忌,派諸軍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監視他的起居,並受到群小的飛語毀謗,"頗為謠言所屬"。後唐莊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發生兵變,莊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也發生譁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並無反意,遂託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後來在女婿石敬瑭的勸誘之下,才決心謀自立。於是,他回師南下,先入汴州,繼而向洛陽進發。此時後唐莊宗眾叛親離,為亂兵所殺。李嗣源入洛陽,被群臣擁戴監國,不久即皇位,改元天成。

性格評價

行事作風

李嗣源不喜歡聲色淫樂,即帝位後,禁止中外諸臣進獻珍奇玩等物。後宮只留老成宮女100人,宦官30人,鷹坊20人,御廚50人,教坊(樂隊)100人。宮廷供應機構如此簡單,這在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他不喜歡臣下阿諛奉承,下令免除"諸道節度、刺史、文武將吏舊進月旦起居表"。他比較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經常"召文武百辟極言時政時失",並能夠接納臣下的忠諫。他的這種平實簡樸的作風一直保持到晚年。

知過能改

李嗣源還知過能改,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 年)正月,他誤聽巡檢軍使渾公兒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殺兩名村童。當他審明真相後,"方覺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減常膳十日,以謝幽冤",罰了石敬瑭一月俸銀,將渾公兒撤職,決脊杖二十,配流登州,並對冤死者"賜絹五十匹,栗麥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後在朝及諸道州府,凡有極刑,並須仔細裁遣,不得因循。"其仁愛慎刑,謙謹自責,從嚴御下的作風,由此可見一斑。

為政清廉

李嗣源厭惡吏治敗壞,即位後即着手整頓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請託、薦引,買賣官告文書,限制各級官吏薦引和蔭庇官員的數額,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對人民任意搜求苛斂,並對違犯者予以嚴厲的制裁。管理國家財政的度支使孔謙,橫徵暴斂,剋剝百姓,民憤極大。李嗣源做監國時,即首先宣布孔謙的罪狀,對孔處以極刑,全部籍沒其家產,隨即撤銷度支司機構,一概廢除孔謙所立的苛斂之法。他即位三個月後,即以"縱貪饕之意,除官受賄,樹黨循私"之罪,將出身名門、勸進有功的宰相豆盧革及其所薦引的另一宰相韋說黜貶為"長流百姓",後又將豆盧革賜死,此外又令諸鎮殺死後唐莊宗時所委派的監軍宦官,並將曾助紂為虐替後唐莊宗幹壞事的數百名宦官,也一併抓捕處死。

頒布的政策

與此同時,李嗣源又通過表彰廉潔官員,來扭轉吏治風氣。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國家財政,頗能建立制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輔佐下,李嗣源針對後唐莊宗時的弊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嚴格法制,禁止官吏科斂和貪墨,禁止富戶投名影庇,逃免丁謠,禁止高利貸,禁止買賣人口,禁止虐殺奴僕,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網羅、彈射、戈獵,禁止宰殺耕牛等。這樣,一年之後,國家的政局即有了明顯好轉,吏治和社會風氣也有所扭轉,人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門以北,東西數千里,斗粟不過十錢。"

休養生息

李嗣源為政寬仁,比較關心百姓疾苦。他經常誦讀晚唐詩人聶夷中的憫農詩,念念不忘民間的艱難,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減免災區百姓的賦稅丁徭,並諄諄告誡官吏"不得科斂百姓","不得邀難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詔今"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稅租,並主持務局敗闕課利,並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並特與除放。"長興二年(931年),他下令諸道均平民間田稅,又准許百姓民間自鑄農具及雜鐵器;每田二畝,夏秋只納農具錢三文,此外,還開放酒禁,允許百姓制曲造酒。這樣,就撤除了國家對鹽鐵、造酒的專營壟斷,的確不失為便民措施,也說明李嗣源的確是關心農事的。李嗣源還常到民間視察,如長興三年(932年)三月,"帝觀稼於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閔之,賜耕牛三頭"。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龍門,觀修伊水石堰,賜丁夫酒食。後數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滿,請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時寒,且不可失信於小民。'即止其役。"其寬仁體恤,由此可見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戰事稀少,屢有豐年,邊境"諸蕃不相侵擾",飽經戰亂之苦的中原民眾,總算是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

飽讀經書

李嗣源不識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樞密使安重誨誦讀,於是他就每天跟着學習漢文漢語。安重誨建議設置端明殿學士,任馮道等為大學士,宣講儒家經書,他聽得很有興趣。他曾教訓皇子李從榮說,我喜歡聽儒生講經義,很能開發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兒子認真學習漢族文化,還鼓勵大臣們督導子弟們學習儒家經典。由於李嗣源善於學習中原傳統文化,因此粗暴的性情糾正了很多,雖然他也是馬上得天下,但能夠把國家治理得比較清明安定。

後人評價

綜上所述,後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時期一個少有的開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時間稍長,因此能使國家穩定,政治清明,人民休養生息,對歷史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他晚年也有嚴重的失誤,這主要是他的疑心過重,隨便殺戮大臣,尤其是連續誅殺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使得君臣離心,父子猜忌,國家元氣大為凋傷。所以當他晚年患病之時,變起倉猝,禍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帥、守尚書令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從榮,妄圖奪取帝位,率兵攻打宮門,列陳於天津橋。雖然禁衛親軍奮勇抵禦並殺死了李從榮,但他終因受驚、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由於繼位者唐愍帝李從厚昏庸無能,後唐王朝很快也就滅亡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