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瑪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呼瑪縣博物館位於呼瑪鎮正棋路呼瑪縣城中心。博物館造型猶如黑龍江流經呼瑪縣城江段的曲線弧形。占地面積2420平方米,建築面積[1]4400平方米,總投資5000餘萬元。

機構簡介

該館共分歷史陳列、發展史、專題文化、自然地理、城市規劃[2]、臨展6個廳。設計理念是以黑龍江流經呼瑪縣城江道的軌跡曲線為思路變形演繹而成。整個設計造型力求行雲流水,敘述着呼瑪縣的紅色文化、採金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和民族文化。 呼瑪縣博物館是一座以呼瑪地域自然、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自然人文歷史與科學藝術類博物館,是呼瑪地區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史料來展示呼瑪自然地理、人類活動、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是人們了解呼瑪的重要窗口,有藏品2000餘件(套),包括歷史文物、藝術品、自然標本、民族文物等,集史料研究、文物收藏、文化傳承、科學傳播、觀光休閒、綜合文化服務融為一體,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現代綜合性博物館。

展館簡介

呼瑪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正棋路。博物館造型猶如黑龍江流經呼瑪縣城江段的曲線弧形。占地面積2420平方米,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總投資5000餘萬元。該館共分歷史陳列、發展史、專題文化、自然地理、城市規劃、臨展六個廳。設計理念是以黑龍江流經呼瑪縣城江道的軌跡曲線為思路,變形演繹而成。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樟子松林和綠地等生態環保理念,把原有的歷史文物——抗聯紀念碑作為整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要素,用以傳承和展示呼瑪歷史。整個設計造型力求行雲流水,敘述着呼瑪縣的紅色文化、採金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和民族文化。

呼瑪博物館是一座以呼瑪地域自然、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自然人文歷史與科學藝術類博物館,是呼瑪地區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史料來展示呼瑪自然地理、人類活動、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是人們了解呼瑪的重要窗口,有藏品2000餘件(套)包括歷史文物、藝術品、自然標本、民族文物等,是集史料研究、文物收藏、文化傳承、科學傳播、觀光休閒、綜合文化服務融為一體,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現代綜合性博物館。

展館分區

第一部分大河文明恢弘史詩

「兩江一河」催生了呼瑪的早期文明,人類的祖先曾經在大興安嶺綠色的懷抱中度過漫長的歲月。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呼瑪爾木城以來,呼瑪歷經滄桑,終於在1946年迎來了呼瑪人民政權的建立。他們在抗擊沙俄、打擊日寇、反帝反封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抗爭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二部分 寒地黑土特色農業

此處擺放了各種農業生產工具,其中以犁為主:漢代,產生了犁壁,唐代後期出現了曲轅犁。

第三部分古驛之路金色傳奇

李金鏞(1835年—1890年),字秋亭,號翼御,江蘇無錫人。1887年,由李鴻章推薦,調往黑龍江籌建漠河金礦,任金礦總辦,1890年積勞成疾,故於漠河任上。清政府為表彰他反抗沙俄盜採和鼎力辦礦的傑出功績,追認他為內閣學士,並批准在其家鄉無錫和漠河為他立祠,以示紀念。因有功於國家和民族,後人稱之為「金聖」。

第四部分綠水青山物華天寶

黑龍江、嫩江、呼瑪河如血脈貫穿呼瑪全境。億萬年來,大興安嶺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地殼運動、火山爆發、江河易道......,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地質財富和壯麗的自然景觀。

第五部分大嶺獵神穿越時空

鄂倫春族世代以打獵為生,素以「一人一匹馬,一人一桿槍,能騎善射」著稱於世,被稱之為「興安獵神」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璦琿區以及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塔河縣和伊春地區的嘉蔭縣等。經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鄂倫春族人口8196人。

這裡的LED屏幕里播放的是鄂倫春族生產生活的場景。

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中的通古斯語支。

第六部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從1969到1971年,近六千名知識青年懷揣革命理想,帶着火熱激情,告別親人,從上海,齊齊哈爾、北安、內蒙古等地,千里迢迢來到了呼瑪。會同兩千多名當地知青,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為呼瑪人民的艱苦創業。

第七部分青春無悔歲月如歌

本單元主要採用以圖片,燈箱的形式展示,設置「知青屋」場景,知青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們陸續返城,開始了人生新的起點。他們始終情系呼瑪熱土,感恩呼瑪人民,思念曾同甘共苦、關愛他們伴隨他們成長的父老鄉親。知青返城30年,在地委、縣委領導的積極努力下,成立了知青聯誼會,上海市浦東育華集團學校校長高妙根任會長。許多知青在聯誼會的促動下,有了更多的渠道投身呼瑪建設:張大東為大興安嶺百姓看心臟病並為上海求醫的呼瑪人提供幫助。

第八部分科學發展走向未來

呼瑪局部縣域圖的地貌沙盤及呼瑪城鎮塑像投影。

經過一代代呼瑪人的不懈努力和奮鬥,呼瑪發生了也正發生着巨變。今天,呼瑪縣委、縣政府以卓越的膽識和巨大的魄力,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描繪着呼瑪的宏偉藍圖,帶領全縣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濱水型、生態型、花園式新呼瑪」的征程上闊步前行,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