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銘

中文名稱;吳銘

出生地;四川廣安

出生日期;1913年1月1日

逝世日期;1949年9月2日

吳銘(1913-1949),原名楊漢秀,生於四川廣安。吳銘的父親楊懋修是四川軍閥楊森的胞弟。楊森曾任國民黨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貴州省政府主席、重慶市市長、重慶市黨部主任委員等職。1949年,楊森隨敗退的蔣介石到台灣,任台灣"總統府"顧問、台灣省"奧林匹克委員會"理事長等職。1977年5月17日,楊森病逝於台北。楊懋修曾任川軍師長。1924年,楊懋修在爭奪宜昌的戰鬥中身中數彈,彌留之際將女兒託付給哥哥楊森。從此,楊漢秀便生活在楊森身邊。[1]

序言介紹

1926年9月,四川萬縣爆發了反帝運動。楊漢秀當時正在萬縣上學。她目睹了英軍的暴行,開始投身反帝運動,參加了民眾集會和抗英遊行。其間,她還認識了朱德。萬縣反帝運動後,楊漢秀不顧家庭的反對,與教員趙政和結婚,後到上海求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楊漢秀的丈夫不幸去世,丟下一兒一女。

正式改名

楊漢秀來到重慶後,在一次回娘家時結識了在楊森府里當家庭教師的女地下黨員朱貽清。1940年初夏,楊漢秀安頓好孩子後,改名楊稚華來到成都找到朱貽清。後在朱貽清的幫助下,楊漢秀繞道山西來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七賢莊,見到了當年在萬縣女中就讀時通過楊森認識的已是八路軍總司令的朱德。朱德一見面就認出了楊漢秀。應楊漢秀提出"徹底改,連名帶姓都改,我決心要做軍閥、地主家庭的叛逆,跟着共產黨革命到底,就是無名無姓也決不姓楊"的要求,朱德說:"照你自己說的無名無姓,就叫無名吧,不過是口天吳,金字旁的銘。"從此,楊漢秀正式改名吳銘。

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久,吳銘來到延安女大學習,後又轉入"魯藝",成為美術系第五期學員。1942年3月,吳銘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3月25日,吳銘受黨的派遣,與周恩來一同坐軍調處的飛機從延安飛抵重慶,以大小姐的身份住在楊森的渝舍。之後,她以清理財產為名,到渠縣開展工作。後曾兩次被捕入獄,均被楊森保釋出來。

英勇就義

1949年9月2日,重慶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二"大火。目睹這一場景的吳銘,在公開場合怒斥伯父楊森是火災製造者。惱羞成怒的楊森一方面為了推卸罪責,一方面為了表示自己忠於蔣介石,肯於"大義滅親",於9月17日命令刑偵處長張明遠等人直接到渝舍,將吳銘逮捕,並在潰逃前夕的11月23日下令將吳銘拖進一輛小轎車內勒死,將其遺體拋到歌樂山麓金剛坡的一個廢棄碉堡中。

吳銘犧牲後,因為出身問題而長期得不到烈士稱號。粉碎"四人幫"後,才正式被承認為烈士。1977年,吳銘的準確犧牲地點被找到。她的遺骨後被安葬在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並在故鄉廣安縣修建了紀念碑

相關視頻

中共黨員楊漢秀英勇就義後,蔣介石為什麼反而傷心地哭了?

參考資料

  1. 楊漢秀烈士給孩子的遺書 , 快資訊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