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氏宅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氏宅第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州路45號,是清末寧紹台道吳引孫仿寧波道台衙門建造的宅第,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先祖為鹽商,原籍安徽歙縣乾隆年間遷至揚州,並改籍儀征。吳引孫(1848~1917),歷任寧紹道台、甘肅布政使、浙江布政使等職。其弟吳筠孫(1858~1914)歷任河南知府、常澧道台、荊宜道台等職[1]。吳筠孫的孫輩中出了吳征鑄、吳征鑒、吳征鎧、吳征鎰等人才。

吳氏宅第始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抗日戰爭期間,花園被日軍占用。宅第後曾改作省立醫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蘇北人民醫院,1952年改作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吳氏宅第包括住宅、花園(蕪園)、祠堂三部分組成,蕪園和祠堂現已不存。住宅部分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以火巷為界分為東西兩塊。東部住宅有兩條軸線,東軸線上有門房、西式樓、觀音堂、測海樓等建築,西軸線上有二門廳、轎廳、愛日軒等建築。測海樓仿寧波天一閣,曾藏書二十萬卷。西部住宅有三條軸線,東軸線上有對廳、滋德堂等,中軸線上僅存一進,西軸線已完全毀壞。

基本內容

吳道台宅第建於1904年,坐落在揚州市區泰州路中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宅主吳引孫道台(光緒已卯年中舉,曾任廣東、甘肅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撫等職)用40萬兩紋銀[2],邀其表兄周穎孝督建,從浙江請設計施工人員,仿造寧紹台道衙署,結合揚州建築風格,建設而成。

吳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積7930㎡,建築面積5584㎡,吳道台宅第現存面積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條軸線,吳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東面,有一花園,名為「蕪園」;北面有吳氏祠堂。1945年夏天發生火災,燒毀將近3/5的面積。 日軍侵占揚州時又強行將花園與祠堂剷平,作為日軍的練兵場。現存的第二條軸線至第五條軸線均為住宅部分,吳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為青磚壘砌的高大風火牆。吳道台宅第現存建築有大門廳、測海樓、小洋樓、觀音堂、大仙堂、愛日軒、轎廳、儀門、照壁等組成。整個吳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國古典建築與西洋古典建築的特色;吳道台宅第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化與舊時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見古典建築之一。

宅第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雕工精緻,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則為基礎,又揉合了揚州傳統的建築風格,為揚州古建築中獨具一格的住宅建築群。中軸線上有門廳、西式樓、朱雀廳、涼廳、魚池、測海樓等建築,西部為內宅,前後三進,周以迴廊,以開闊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寬敞。門廳是磚刻門樓,配以兩個圓形大石轂,氣勢宏大。魚池由矩形花崗石砌成,長方形,四周置鑲花鐵欄杆,池水與宅外水域相通。魚池之大,為揚州之最。

視頻

吳氏宅第 相關視頻

廣陵區:在建城管城上用大勁 加快構建發展新優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