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蓮花的(老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欣賞
今年我種了兩盆白蓮。盆是由北平搜尋來的,里外包着綠苔,至少有五六十歲。泥是由黃河拉來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點事,吃剩下來的菜藕。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長吧,開花吧,不然太對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葉,而且開了花。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兩朵,瓣尖上有點紅,我細細的用檀香粉給塗了塗,於是全白。作詩吧,除了作詩還有什麼辦法?專說「亭亭玉立」這四個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請想我作了多少首詩吧!
這且不提。好幾天了,天天門口賣菜的帶着幾把兒白蓮。最初,我心裡很難過。好好的蓮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塊,真!繼而一想,若有所悟。啊,濟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種」蓮,還不「買」些用古瓶清水養起來,放在書齋?是的,一定是這樣。
這且不提。友人約游大明湖,「去買點蓮花來!」他說。「何必去買,我的兩盆還不可觀?」我有點不痛快,心裡說:「我自種的難道比不上湖裡的?真!」況且,天這麼熱,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裡,煮點毛豆角,喝點蓮花白,作兩首詩,以自種白蓮為題,豈不雅妙?友人看着那兩盆花,點了點頭。我心裡不用提多麼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喲!除了作新詩向來不肯用這「喲」,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買到鮮核桃不。然後到書房去找我的詩稿。友人靜立花前,欣賞着喲!
這且不提。及至我從書房回來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裡握着呢,只剩下兩朵快要開敗的還在原地未動。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轉,說不出話。友人可是很高興。他說:「這幾朵也對付了,不必到湖中買去了。其實門口賣菜的也有,不過沒有湖上的新鮮便宜。你這些不很嫩了,還能對付。」他一邊說着,一邊奔了廚房。「老田,」他叫着我的總管事兼廚子:「把這用好香油炸炸。外邊的老瓣不要,炸裡邊那嫩的。」老田是我由北平請來的,和我一樣不懂濟南的典故,他以為香油炸蓮瓣是什麼偏方呢。「這治什麼病,燙傷?」他問。友人笑了。「治燙傷?吃!美極了!沒看見菜桃子上一把一把兒的賣嗎?」
這且不提。還提什麼呢,詩稿全燒了,所以不能附錄在這裡。
載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論語》第二十三期 [1]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筆名來歷,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