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如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如源山西曲沃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授[1]

史如源
史如源 作品之一.jpg
出生 1944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教授
知名作品 《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史如源畫集》

人物簡介

史如源,山西曲沃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教授、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新華社「新華書畫院」特邀畫師等。師承天津書畫家梁崎、孫其峰、蕭朗、王學仲諸先生。擅長花鳥畫、兼工山水、書法、篆刻、美術理論。作品由中國美協等單位主辦的赴日《中國現代書畫家作品展覽》《中國長城首屆美術書法展覽》《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中國著名畫家三峽美術作品展》、《曲阜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大展》、和中國文聯等單位主辦的《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等大型畫展均有作品參展,並10餘次分獲金、銀、銅等各種獎項。1999年獲中國文聯頒發的「1999中國百傑畫家」稱號、2000年又獲「2000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2]

個人履歷

1944年5月史如源出生於山西。 1963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專科學校,先後在天津市河東區的少年宮和中學任教。

1961年始隨梁崎習畫,後又相繼師從孫其峰、肖朗。

1985年調入天津美術學院任教。擅寫意花鳥,兼作山水,亦習書法、篆刻、書畫理論。所作畫面清新明快,追求形與神、筆與墨、情與景的和諧統一。

1973年作品<春早>入選天津市美術作品展覽,為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另有作品先後入選在日本舉辦的中國現代一流書畫展、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統一祖國書畫展等。 [3]

1984年有多幅作品入選在香港舉辦的天津國畫展,兩部作品刊入《天津國畫選集》。

1987年-1996年《雨後》、《暗香幽韻染關山》、《雄視》、《清風吹空月舒波》、《遠水長空共一色》、《聽濤圖》等也先後在《中國畫》、《迎春花》等刊物上發表。

曾與賈寶珉一起主持天津電視台「學畫畫」節目《中國花鳥畫》講座,與肖朗,賈寶珉等人合著有《中國畫》繪畫技法叢書。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美術學院講師。

個人觀點

史如源認為:「中國花鳥畫的形成是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史如源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他的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4]

在畫法上,他的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序性與不可更易性。

藝術表現

表現手法 1.造型手段

花鳥畫的造型手段是「線」。史如源通過在創作中積累出的各種不同的「線」,抒寫自己的胸懷,抒寫心中獨有的山川。「線」在中國畫家的筆下有極深刻的含義,往往是將許多繁複的事物,僅僅通過幾條富有生命力的「線」表達出來。在花鳥畫中,史如源依靠「線」來塑造環境的特性,因此得以形成各種含義迥異「線」,以及各式各樣的皴擦。這裡的「線」在作品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元素,「線」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幅作品的優劣,因此,史如源大都窮其一生追求富有生命力的「線」,有很多優秀的畫家,就是因為他能成功的駕馭簡單卻含義無限的「線」,而成為大家。

2.造型特點

在造型上,史如源提倡不拘於形似甚至「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是花鳥畫又一突出特點。花鳥畫的對環境的塑造是為了作者的抒情達意,所以中國畫家敢於捨棄對象外在的形態,敢於為了強化作者感情的表達而進行一些恰到好處的藝術誇張。善於抓住對象本質特徵以及神情的史如源,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靈活的表現對象。同時也為了區別主次賓主,給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及自己情感的充分表達,他們將個性化的構圖、裝飾化的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所以,不拘泥於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的構圖布局是史如源畫的另一特點。有時候完全省略環境描寫,大膽利用空白,突出主體,並藉助觀者的聯想與想象去自由發揮。他的構圖除緊密結合所描內容的「經營位置」之外,還講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線、形的變化對比與呼應,虛實疏密、開合起伏繁簡、聚散的相生相應,這也是一個很突出的特色。

講求筆墨是花鳥畫的另一特點,所謂筆墨並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筆墨,而是作者傳情達意的的一種藝術技巧。史如源使用的最富於彈力的毛筆,對筆觸水分的變化反應最為靈敏的宣紙,形成了筆墨變幻無窮的特點。他把筆法看成了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藝術技巧。它的作用就是以不用的筆法墨法描寫不同的形象,也能更好的表現創作者的情感與想法。它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體現出每一位創作者的個人風格。

以畫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詩文、書法、繪畫以至印章的等藝術手段,也是中國畫極為新穎的一個特色。它的形成過程很漫長,首先是提倡畫中有詩,也就是追求畫像詩一樣的富有抒情味並且帶有詩的韻律,也像詩那樣的善於創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畫外有意」「意趣無窮」。同時,這些又是表達史如源的個性,體現與眾不同的風格的一個很好的陣地。

3.空間

在空間觀念的認識上,史如源對空間觀念有不同的看法,宋代郭熙所說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不單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觀,而是置身於天地間的充滿詩意的空間概念,而史如源尋求的「神遊」的意境,並非現實生活的東南西北、前後左右。他的畫所要求的畫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畫面,表達無限的空間。

4.色彩

史如源重視立意構思的重要作用,提倡藝術形象是為了表達內心與外界之間的交流,「敢於使用程式化、裝飾化與誇張變形的手法,為對象傳神,為作者達意」;創造了獨特的審美觀念,所以他的畫使用的色彩是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這種化繁為簡的創作方法更符合中國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種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史如源的畫雖多水墨畫,但是也並不是厭惡和排斥色彩,反倒有水墨淡色與重着色的畫法。在墨與色的關係上,一種是以墨為主,以色為輔;另一種是墨不礙色,色不礙墨,互不侵犯相得益彰。

極富彈性的筆為他的特色打下一個基礎。他的畫以「線」為造型手段使用的最適合的工具。畫中各種各樣「線」,就是依賴於這種工具得以完美的表現。

他繪畫中的「筆」,並非單純指一種材料,它是對藝術表達的一種獨特的認識。「筆」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幅作品的優劣,「用筆」便成了畫家創作和鑑賞的一個標準。

在對史如源畫中的筆作了介紹之後,對於他畫的「墨」,也就不能單純的理解成為一種工具材料。作畫中是用墨,而且用墨也是東方藝術的一大特色。墨在宣紙紙上產生的變幻無窮的效果,。但一說到「用墨」,學問就深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比一般的人物、花鳥畫還要豐富多變。他畫的筆法主要表現為多種皴法和點苔法,墨法則多了,有「染」、有「擦」、有「破墨」、有「積墨」。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彼此互相滲透,「極盡千變萬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筆墨狀物抒情與表達獨特風格的作用」。

個人心語

藝術創作靠的是感情和思想,靠的是在藝術實踐中總結出的新的表現形式及個性化的發揮,靠的是建立新的視覺形象表現的技巧語言。這是作者的生活積累,文化底蘊的深層次的體現。

高水平審美境界的作品,是表現形式與畫面內涵、表現技巧和美學和諧統一的成果。是作者感情的真實投入,引發心靈的共鳴,再配合嫻熟的技巧的產物。

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修養、超越之見識和深厚之生活積澱是很難駕馭中國畫這一門綜合藝術的。只有那些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學問的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方有可能成功。

藝術成就

作品收藏、陳列於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天安門城樓、軍事博物館、中央電視台、全國美協記憶許多省市的博物館、藝術館、畫院和北京的京豐、京西等大賓館、火車站、機場等地和天津的市政府、市委、市人大等許多單位部門。大量作品發表於國內外的報刊或載入美術畫冊、畫集。著有《中國畫基礎》(合著)、《鷹的畫法》《雞的畫法》《蘭花畫法》《寫意花鳥畫教程》《中國當代藝術家畫庫——史如源畫集》等。 [5]

評價

史如源的花卉畫在題材選取上極具個性。他喜歡畫的花卉大約有四五十種,如紫鳶、繡球、蘭草、水仙、杜鵑、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幾乎全是野花。而藍色是史如源的最愛。生長在東北沼澤邊緣的鳶尾花是他深愛着的一種野花,顏色為深藍色。她研究出的藍色是一般人很難調配出來的,似乎成了他色彩的專利。為了突出帶有飄逸感的花朵,他刪繁就簡,有意將長而繁多的葉子加工為疏密有致的短小狀;畫面洋溢着令人賞心悅目的質樸。 隨興吟詠,情趣盎然,是史如源作品引人興味的又一特點。識畫者曾說,畫山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縱覽為數可觀的新作,特別是花卉小品,恍惚追隨藝術家,跟他一樣,以恬適明淨之心,漫步在春天裡,邂逅在百花間。

參考文獻

  1. 史如源來源博雅文化旅遊網
  2. 史如源來源博雅文化旅遊網
  3. 沉痛悼念津派著名畫家史如源教授來源新浪博客
  4. 沉痛悼念津派著名畫家史如源教授來源新浪博客
  5. 史如源來源博雅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