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江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清水江中游,面積1070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556300。政府駐台拱街道。

台江縣在歷史上屬於生苗區,至今苗族仍占全縣人口97%,是中國縣級行政區之中,苗族人口比例最高者。通行苗語黔東方言[1]

名稱由來

台江縣,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州,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台江縣地處雲貴高原東部苗嶺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唐代隸屬於應州的陁隆縣。

1923年,廢鎮遠道,台拱縣直屬於省。1956年12月,台江苗族自治縣改為台江縣[2]

歷史傳承

台江(苗文:Fangb Nix),唐代隸屬於應州的陁隆縣,宋、元、明、清為「化外生苗地」。

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決定開闢苗疆,鎮遠知府方顯至台拱諸寨招撫苗民,登記戶名,賜苗族漢姓,編設保甲。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五月二十五日,建台拱廳,由鎮遠府設理苗同知一員分駐台拱,建台拱城。

1913年九月,改台拱廳為台拱縣,棣鎮遠到,為二等縣。置革東、來同(今台雄)、台盤、南省、占濃、施洞六區。

1915年,鎮遠縣龍塘(今天堂)、偏寨、柏梓坪、八埂溪、施洞口、平地營、石家寨、塘龍等寨撥歸台拱縣。

1923年,廢鎮遠道,台拱縣直屬於省。

1927年縣公署改稱縣政府。

1941年六月27日,撤丹江縣,以丹江河、羊排小溪向東順山脈為界,東北部地域劃入台拱縣,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為縣名,更名台江縣。同時調整地域,劃撥插花地帶。黃平縣的革一、冷西、大小黑寨、白岩腳、萬人坑、新寨、後哨、舊司、四新、屯上、革一大寨、田壩梨樹坳劃歸台江,施秉縣的平兆、井洞塘、井洞坳、貓鼻嶺、芝麻寨、新寨劃屬台江。

台江縣的五岔、川洞、打老、干俄、寨章、屯州等劃歸劍河,平地營、施洞堡(今馬號)、甘蔭塘劃歸施秉。台江縣設五區17聯保106保1108甲。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台江地處雲貴高原東部苗嶺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內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錯落有致,相輔相存,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

特點氣候

台江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水量1801.7毫米,無霜期320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台江境內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蓋率達60%,是貴州的十大林區縣之一。

樹種以松、杉為主,針、闊葉等多種珍稀樹木及植物交錯並存,有天然草場7萬多畝;中藥材有天麻、人參、銀耳、杜仲靈芝、黃柏等;

有取得了A級國家綠色食品標識證書和省優質果品稱號的「苗疆牌」金秋梨,種植面積3.2萬畝,年產果品2000萬公斤;

有榮獲「93中國保健精品金獎、貴州省優秀新產品獎」等8個獎項的遠銷海內外的「銀角牌」苦丁茶基地10000畝,並以年均增種500-700畝的速度遞增。

山中有金山猴、獼猴和蟒、蛇及穿山甲等多種動物繁衍棲息。

礦產資源

台江縣地下有鉛、、銅、和硅等多種金屬及重晶石、大理石、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屬礦產。

水能資源

台江有近百條溪河分別流入清水江、巴拉河、翁你河、翁密河,流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總長494.8公里,年平均流量44.6億立方米,水質清澈無污染,水能蘊藏量大、開發潛力大;有地方小型水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1771千瓦,正在巴拉河流域修建岩寨水電站,總投資1.3萬元。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縣總人口為169943人,其中:男性人口90705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3.37%;女性人口79238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6.63%。

按城鄉劃分:城鎮人口52128人,鄉村人口117815人。全年全縣出生人口2876人,出生率為16.92‰;死亡人口689人,死亡率為4.05‰;自然增長率為12.87‰,比上年增長5.9個千分點。

經濟綜述

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7.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5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7.6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21.93億元,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5:17.76:60.74調整為21:20.34:58.66,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2.5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3201元[3]

交通運輸

320國道貫穿縣境50餘公里,縣城距正在修建的凱麻高速公路僅40公里,距省城貴陽218公里,距州府所在地凱里50公里,離湘黔鐵路凱里火車站50公里。65高速公路幹線將穿境而過。新修建的南市至汪江公路,是320與321國道的搭接線。可以經此直達廣西。清水江航運上可達都勻,下至洞庭湖

2018年,2018年全年旅客周轉量38248萬人公里,貨物周轉量87648萬噸公里。全年客貨運輸換算總周轉量9150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8%。全縣公路總里程1117.5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公里,國道127.45公里,省道42.6公里,縣道184.918公里,鄉道244.253公里,村道499.371公里。

風俗民情

人文景觀

台江有14.5萬人口,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台江縣總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縣」之稱。

這裡是歌與舞的海洋,是情與愛的世界,有「文化藏在身上,史書從頭讀起」之說,被聯合國列為全球一等「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遊景區之一。

人文景觀是台江旅遊的一大產品,境內無跡不古,是貴州東線旅遊線路上的一朵奇葩。

有編在歷史教科書上的、歷經十八年的反清英雄張秀眉領導的苗族人民起義遺蹟、遺址,有建築風格異彩紛呈的古軍事重鎮——施洞古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寒武紀時代古生物化石群遺址及博物館、山清水秀的自然景區、岩洞群數不勝數。

這裡有舉世聞名的施洞獨木舟競渡;

有馳名中外的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

有蜚聲樂壇的施洞苗族飛歌,風情萬種的苗族姊妹節;

驚險火爆的舞龍噓花;

有工藝精湛的苗家刺繡、銀飾和服裝藝術;

有千姿百態的大塘溶洞群;

有震驚世界的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被列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台江這塊神秘的土地經聯合國保護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考定為一等「反樸歸真」類旅遊區,並被列為十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之一。

節日風俗

貴州苗族姊妹節

貴州苗族姊妹節主要是指貴州省台江縣、施秉縣以及劍河縣部分地區的苗族人民在每年季春時節由婦女們主持的吃姊妹飯的節日。節日禮儀古樸獨特,最為典型壯觀的要數台江縣施洞地區清水江畔的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姊妹節[4]

苗族獨木龍舟節

清水江的台江施洞龍舟及其龍舟節,已愈來愈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重視。它具有獨特的子母獨木舟文化現象,貴州省有關部門已經在台江縣施洞鎮建立了龍舟博物館

開秧門

開門,苗語叫「氣依」,即在插秧之前,要舉行「開秧門」儀式。在台江大部分苗族地區,過去都有「秧頭」。在開始插秧那天,「秧頭」帶上一隻公雞、香紙、酒糯米飯、五根茅草和一根六七尺長的、去了皮的、有五個杈的泡木樹,於天剛亮時去到田裡,先把泡木樹和茅草插在田中,再用供品敬祭。

爬坡節

爬坡節,苗語稱「紀波」,是苗族青年男女們醉心嚮往翹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擇偶戀愛的歡聚盛會。當今的施洞一帶「吃姊妹飯節」就是「爬坡」的外延)。每至春意盎然的二三月,縣內各寨都舉行,。地點多半在女方寨子某一風光旖旎的名勝的地方,或傳統的地點。

敬橋節

「敬橋」是台江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着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表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5]

風景名勝

紅陽萬畝草場

紅陽萬畝草場是南宮森林公園內的重要景區,位於台江縣台拱鎮南部,雷公山北麓,紅寨村轄境,距縣城16km。萬畝草場延綿起伏,素有「南國天山」之美稱。明末桂王吳三桂、吳(孫)世藩(滇化年間)部安營紮寨於此,生活繁衍百年;貴州苗族英雄張秀眉轉戰於此,抵抗清軍。萬畝草場海拔1200—1500m,年平均氣溫13.7℃,年降雨量1200—1400mm,無霜期253天。

翁密河漂流

翁密河位於雷公山北麓,距縣城28公里,地處台江縣南宮國家級森林公園內。沿河森林植被豐富,河水水質潔淨,急流之處落差不大,漂流有驚無險。漂流河段全長約8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

苗族風情旅遊區

施洞民族風情享譽海內外,苗族姊妹節獨木龍舟節舉世聞名,苗族飛歌蜚聲藝壇。施洞有工藝精湛、風格獨具,精美絕倫的苗族銀飾和手工藝品,有蘊含苗族特色文化的手工刺繡,這裡還有獨特的民族飲食文化。

名優特產

美食

糯米飯

糯米飯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為男女老幼喜愛之食品,人們認為吃粘米飯不頂餓,味淡,不及糯米飯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極為方便。凡逢走親訪友的禮品,各種節日(姊妹節)的主食,多為糯米做成的各種食品。

酸菜

台江縣境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湯菜,家家戶戶都有酸菜、酸湯和酸辣子。苗族的酸菜味鮮可口,製作方便。將收割下來的青菜、白菜韭菜、蘿蔔等洗淨曬乾,切細,調糯米粉、糯米飯或米湯、辣麵、鹽水等與菜拌勻醃於壇內即成。生食可作勞作午餐的下飯菜,冰雪封凍時節可開湯就食。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台江縣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6]

視頻

台江縣相關視頻

航拍·台江縣城
邀請你看《台江形象宣傳片》
《情定台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