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德語:Gustav Stresemann;1878年5月10日-1929年10月3日),德國魏瑪共和國總理(1923年)和外交部長(1923,1924—1929)。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使德國恢復國際地位的主要人物。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德國和法國之間的和解,因其主張和解和談判的政策,與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於1926年同獲諾貝爾和平獎。在政治不穩定和脆弱、短暫的政府時期,他被普遍認為是魏瑪共和國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最有影響力的內閣成員,天主教徒。
簡介
施特雷澤曼大學畢業後在商業團體工作,任德國巧克力製造商協會管理人員。1902年,他參與成立薩克森製造商協會,任法律代表,他擅長組織活動和談判,在經濟界暫露頭角。翌年與凱特·克勒費爾德(Käte Kleefeld (1885–1970))結婚。1903年加入國家自由黨,他主張實施社會福利,因此常與黨內右翼發生衝突。1906年,當選德累斯頓市議會議員,同時編輯《薩克森工業》雜誌,以經濟問題作家和市政專家聞名,在薩克森的作為國家自由黨的有力的政治家展現出頭角。1907年選入帝國議會為議員。他竭力維護商業中產階級的利益,因主張加強社會福利立法,而與黨內右翼代表發生矛盾,1912年被排擠出黨的執行委員會。同年失去議員席位,去美國考察經濟。他參加德國殖民聯盟,擁護建設強大海軍計劃,支持德國政策的帝國主義目標,熱烈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年在特別選舉中獲勝,再次進入帝國議會。雖然政治的立場屬於自由主義保守,但是對德國帝國的擴張政策持支持的態度,也贊成無限制潛水艇作戰。
施特雷澤曼1929年10月3日死於中風,享年51歲。他的墓地位於柏林克魯格斯特恩的路易森施塔特公墓。
施特雷澤曼的早逝,以及1932年法國總統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死亡,以及1934年白里安的繼任者路易·巴爾杜的暗殺,留下了歐洲政治家的空位,而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視頻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各大宗教的信徒人數 基督教24億 伊斯蘭教18億 無神論12億 ,搜狐,2019-03-31
- ↑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