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冠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雙冠誥》,又名《雙官誥》,清陳二白作。

劇目介紹

崑劇《雙冠誥》寫婢女碧蓮守節教子,一舉成名事。有《古本戲曲叢刊》三集影印梅蘭芳綴玉軒藏梨園舊抄本,上卷十五出,出目不全,下卷是殘本,缺抄甚多,上下卷約計共為二十七出。

劇情是:大同人馮瑞(字麟如)與山西提學副使林翹(字喬楚)有世仇,林欲害之。馮瑞避禍遠走,以醫道聞名。其友范子淵與之相貌酷似,便假冒其名在本地行醫,林遂謀殺之,世人都以死者名為馮瑞,以訛傳訛,其家亦信以為真。其妻羅氏、妾莫氏大慟之後不能自守,先後改嫁他人。唯有婢女碧蓮日夜紡織,撫養馮妾莫氏所生幼子馮雄,督其課讀。馮瑞因治癒于謙之疾,留置于謙幕中,又得于謙舉薦,隨駕(明英宗)北征,立功而返,授兵部尚書。後馮瑞衣錦榮歸,老僕馮仁傾訴別後情事,馮乃立碧蓮為夫人。這時,馮雄亦因碧蓮勤督課讀,高中探花。最後馮瑞、馮雄父子官誥皆歸碧蓮,碧蓮得到了雙誥封。按:京劇《三娘教子》源本於此(人名稍異)。

《做鞋》(又名《蒲鞋》及《補鞋》)原本第十七出之一部分。碧蓮主僕靠織鞋襪度日,碧蓮恐馮雄荒廢學業,擬親督夜課,主僕商議用賣鞋銀子換取燈油。

《夜課》原本第十七出。夜課時,馮雄瞌睡,怨碧蓮不是親母,因而不憐恤。碧蓮傷心之極。為使馮雄覺悟,遣馮雄次日往大母、二母家告貸。

《借貸》(又名《借債》,分《前借》、《後借》)分別為原本第十八、十九出。馮雄先到改嫁的大母處借貸,後到改嫁的二母(即親生母莫氏)家告借,兩處均不肯眷顧。

《見鬼》(《三見》)原本第二十一出《舟訝》。馮瑞衣錦還鄉,在舟中見到河邊洗衣的羅氏、井邊汲水的莫氏,心下生疑。羅、莫二人亦認出馮瑞,均以為見鬼。

《榮歸》原本第二十五出。馮瑞回到家中,碧蓮亦以為鬼。馮告以別後行蹤,全家喜出望外。老僕馮仁憤訴大婦二婦變節事,馮瑞嘆惜不已。這時馮雄亦高中而回,父子兩頂冠誥皆歸碧蓮。

《賚詔·誥圓》原本第二十七出。司禮監哈銘奉命前往旌表馮門。馮家設宴慶團圓,宴飲間,聖旨到:欽賜「忠孝節義」匾,碧蓮、馮瑞、馮雄、馮仁均受旌表,碧蓮並受旌節誥封。大婦、小婦亦找上門來,馮瑞令造兩間小屋給她倆另住,並給衣食,但永不相見。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雙冠誥 相關視頻

21.2崑曲與京劇藝術
蘇州大學《崑曲藝術》| 第一講 崑腔、崑曲與崑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