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歷道證券博物館

歷道證券博物館

中文名: 歷道證券博物館

類 別: 中國證券發展

開放時間: 2004-01-10

地 點: 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

竣工時間: 2004

歷道證券博物館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華能聯合大廈13樓,博物館通過豐富、珍貴的藏品,展現了一部自清代以來中國證券發展的百年歷史。

2020年8月24日,民政部將歷道證券博物館的評估等級由3A級降為2A級。[1]

目錄

簡介

歷道證券博物館是由中國湘財證券公司出資400萬元設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民政部登記註冊的中國第一家國家級證券博物館。博物館陳列面積600多平方米,從2002年6月開始籌建,博物館就通過拍賣的方式,從民間搶救性收購了一批中國自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含解放區)、新中國建設初期以及改革開放後的證券和物品數千件。2004年1月10日在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正式開館。

「歷道」由來

除了中國各個時期出現的股票證券,歷道證券博物館藏品還包括證券歷史實物、證券歷史報刊、證券歷史老照片等等。這些館藏絕大多數是通過拍賣方式,從民間搶救收購而得到的,耗費資金人力難以估算。

在博物館的一本介紹小冊子裡有這樣一段話:「藉古撫今,股票是最為典型的信用契約,誠信是世界商業文明之堂堂正道公理。在商言道,承史傳世,是為功德,是為義舉,是為責任,更是為中國的商史留一個走正道的腳印,蓋為歷道之秉義。」這便是為什麼一家證券博物館的名字要叫「歷道」的由來。

成立意義

股票記載着中國近現代史的社會發展歷程,作為一種金融憑證,股票已經成為承載近現代金融發展史的見證物。歷道證券博物館的創立,填補了中國證券類屬博物館的空白,開創了博物館建館的新制度。歷道證券博物館的設立為上海曾經是遠東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歷史見證,也為現代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增添了豐富的歷史內涵。博物館是城市寶貴的文化歷史財富和人文風景,它很好地承擔起了傳承中國證文化的歷史重任,並將為我們保存、研究和弘揚中國證券歷史,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品信息

歷道證券博物館是證券專業類屬博物館,目前收藏了中國自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含解放區)、新中國建設初期以及改革開放後的證券和物品數千件,珍藏類型包括:股票(外資股票、華資股票)、債券、證券歷史實物、證券歷史報刊、證券歷史老照片等,其中珍藏有迄今發現存世最早的中國股票: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以及多張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和深邃歷史內涵的傳世珍品。

博物館通過豐富而珍貴的藏品展示了自清代以來中國證券發展的百年歷史,其收藏集金融史、工業史、商業史、城市發展史、民族資本家族史等為一體,融附珍貴的書法、篆刻、印刷術,更是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百年歷史,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深邃的歷史內涵。

在歷道證券博物館內,除了其中有迄今發現存世最早的中國股票——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紅底黑字、用英德兩種文字印刷的英德借款債券則是中日甲午戰爭的見證;孫中山簽署的民國政府第一張公債「中華民國軍需公債」等外,還有那些讓父輩們耳熟能詳、記憶猶新的名字:1917年在南京東路開業、曾經名噪一時的上海第一家環球百貨公司——先施公司在1920年發行的股票;曾是舊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申報館股份有限公司雖於1949年終結了刊物《申報》,但該館在民國期間發行的股票得以保留;拍攝了《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的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30年發行的股票;解放前中國最大的信託局——中央信託局發行的第一期投資信託證券不僅得以保存完好,更留有1929年頒布的中華民國公司法;復旦大學中學部、上海私立市北中學則分別在1933年發行了建築債券和興學債券,這些各行各業保存精良的證券及實物仿佛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百年歷史「縮影」。

館藏精品

一、「鎮館之寶」鎮館之寶:

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

「鎮館之寶」——迄今發現存世最早的中國股票: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年)發行的股票。這張股票的正面上方印有「開平礦務局股分票」,下面則分別寫着股數為「一股」、面值為「一百兩正」,在它的左邊還展出了其發行時與之配套的股票封套和股票息折。這套股票是從民間收集而來的,由於其獨一無二,因此無法估計價值。據一些資料顯示,開平礦務局後來被英國人奪去礦權,當時發行的一些股票都進行了回收,因此這張票能夠保留下來,實屬不易。

二、「英德借款」

在歷道證券博物館內,有一張用英德兩種文字書寫的「英德借款」債券,它則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1896年,清政府總理衙門與英國滙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正式簽訂借款合同,借款總額高達英金1600萬鎊。因此,「以中國通商各關之稅銀為抵還」是清政府為支付中日甲午戰爭賠款而舉借的外債。記者看到,這張「英德借款」上印有「英金1600萬鎊」,下面還寫有5%。這個5%就是當年借款條約中規定的「年息5厘,中國不得加項歸還,不得提前一次還清」。

三、「中華民國軍需公債」

館藏精品

在歷道證券博物館內還珍藏有孫中山簽署的民國政府第一張公債「中華民國軍需公債」。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為籌措軍費,補充革命軍軍費開支及保衛社會治安,由臨時大總統批准發行了中華民國軍需公債,也稱民國元年軍需公債。公債有「壹仟元」、「壹佰元」、「拾元」、「伍元」四種面值,每張債券有息票12張,憑息票定期領取利息。袁世凱竊取大總統職位後,民國元年軍需公債停發,而實發出的公債票數以「伍元」、「拾元」面值的居多,其次為「壹佰元」,最少的是「壹仟元」,而尚未發行的軍需公債則被全部銷毀。如今,「壹仟元」、「壹佰元」面值的軍需公債可謂寥若晨星,而歷道證券博物館內收藏的「中華民國軍需公債」,面值為「壹佰元」。

四、「老八股」

提起上海「老八股」,老股民都有一段清晰的記憶和特殊的感情。其中的飛樂音響(小飛樂)在我國股份制試點歷史中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目前公認的新時期第一張較具規範意義的股票;與延中實業一起成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最早的上市公司……而歷道證券博物館有「老八股」的整套收藏

機構事件

2020年8月24日,民政部根據《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第三十條關於獲得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連續2年年度檢查基本合格、上年度年度檢查不合格或上年度未參加年度檢查、受相關政府部門行政處罰,由民政部門作出降低評估等級處理的規定,將歷道證券博物館的評估等級由4A級降為3A級。

參考來源

湘財證券歷道博物館投教基地宣傳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