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卡納蕾(法語:cannelé,直譯:cannelé de Bordeaux)或譯為可露麗(可麗露),是一種小型的法式糕點,表層則是厚厚焦褐色滿是焦糖的微硬外殼。這項點心外型上小巧,大約呈2英寸高、分層的圓柱體,是法國波爾多地區的特產,但也常常可以在巴黎糕點店(pâtisseries)找到。因為外形,在日本又有『天使之鈴』的美名[1]

製作上用到雞蛋牛奶麵粉,會加上蘭姆酒香草調味。糊狀的軟凍在模子裡烘培,使得卡納蕾有着焦糖外殼與鬆軟多孔的內里。

將卡納蕾剖開,可以看出表層跟內部的對比。蛋白過多、麵糊發酵不完全、溫度不正確皆會導致內部氣室過大。

目錄

歷史

據說卡納蕾發明於15或18世紀的波爾多聖母修道院,卡納蕾這個詞源自於加斯科涅語,一種在19世紀盛行於波爾多法國西南部的方言。 在里摩有一種以麵粉和蛋黃製成的麵包叫做canole,與18世紀以來在波爾多販售的食物canaule(也有人寫做canaulé 或 canaulet)相同。 1663年時,烘焙師被稱之為canauliers,他們在波爾多議會註冊了一家公司(行會),因此議會允許他們生產一些特殊食品,卡納蕾的前身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當時的糕點行會壟斷用糖、麵團、牛奶製成食品的市場,並且禁止同行使用這些原料,因此烘焙師們組成的公司無法使用這些原料。於是在1755年3月3日,烘焙師們成功向凡爾賽州立法院提出異議,法院裁定停止糕點行會的壟斷。而卡納蕾的名稱就來自於「canauliers」這個字。

到了1767年,一項法令規定canauliers只能開設八個店面,並且對於加盟該行業設立了非常高的門檻。然而在1785年,至少有39家店面開設在波爾多,更有10家開設在利勒河畔聖瑟蘭。在法國大革命[2]時所有的公司都被廢止,但根據之後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這些canauliers仍繼續營業。直到二十世紀的第一季度,卡納蕾才再次回歸市場,據說是一位糕點師傅重新推廣canauliers的古老食譜,並且在麵團中添加蘭姆酒與香草。而卡納蕾具有凹槽的外型,是因為卡納蕾的字根和建築物上的凹槽裝飾cannelure(法語)相同,所以甜點師傅就把卡納蕾做成有凹槽的形狀。

卡納蕾(canelé)這個現代名稱出現於近代。1970年代的法國美食家指南 (Guide Gourmand de la France)並沒有提及這項甜點,直到1985年甜點業開始蓬勃發展時才出現波爾多卡納蕾兄弟會(Confrérie du Canelé de Bordeaux),並且創造了卡納蕾(canelé)這個名字作為集體品牌登記註冊在法國國家工業產權局。該品牌註冊十年後,至少有800家製造商在阿基坦地區營業、600家在吉倫特地區營業。1922年,光是在吉倫特地區就有大約450萬的消費量。

視頻

卡納蕾 相關視頻

巧克力卡納蕾
簡單的方法教你製作卡納蕾,美食家們開動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