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士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士街

中文名稱;博士街

地區;蘄州鎮東長街

長度;500米長

博士人數;100多位博士


中國有個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毗鄰紅安有個蘄春縣,人稱"教授縣"--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貧困縣,擁有教授上千人;"教授縣"里有條街--蘄州鎮東長街,號稱"博士街"。據說這一條500米長的老街,共和國成立後,走出了100多位博士。

序言介紹

博士街,究竟是一種帶有誇張的刻意炒作,還是名副其實呢?記者實地暗訪,與讀者一道探個究竟。

"我的表弟是博士"

既然是街道,必定有商鋪。街道兩邊的房子大多是小三層。一樓作商鋪,二樓、三樓住人。記者首先來到街上最大的一家超市。這家超市的營業面積大約80平米左右,貨架上擺滿了煙酒副食、日用百貨。店主名叫李文平。記者在超市里買過一包煙,隨即與店主攀談起來。

"你是在這條街上長大的嗎?"

"我在臨近的一個村里長大。"

"博士街上博士應該多,那麼你的房東或者超市左右幾家有博士嗎?"

"聽說街對面有一戶人家出了個博士,是哪一家我不太清楚。"

記者有些遺憾。看來博士街上的博士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李文平似乎有種不被理解的委屈,連忙解釋說,這條街上走出去的博士確實多,"我的表弟是博士。"

李文平的舅舅家就住在博士街的街頭,兒子叫歐陽威,今年通過考試,即將赴日本留學讀博士。李文平說,舅舅和舅媽含辛茹苦地把歐陽威等三兄妹從小拉扯大,家裡窮得不得了。舅舅和舅媽比較傳統和迂腐,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因此他們砸鍋賣鐵、竭盡全力地支持子女多讀書,終於鳳凰涅盤,貧寒子弟也能拼搏成博士。[1]

詳細介紹

提起湖北蘄州,或許知道的人並不多,但說到李時珍,無人不曉。蘄州,大明醫聖李時珍的故里,也是《本草綱目》的成書地。

從武漢出發,驅車順滬蓉高速公路沿長江而下,不到3小時,便到了蘄州。走在蘄州青石板鋪就的小街上,穿過一個個門樓,兩旁的建築古色古香,檐角飛翹的酒館、房頂上的琉璃、門前的石獅,讓人感覺到蘄州的滄桑和古樸。

蘄州城雖小,卻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蘄州"這個名字已經叫了1400多年了。從北周到清初,蘄州一直是州、路、府、縣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到了明代,這座長江之濱的蘄州城日漸繁華。在城北的雄武門,你能深切地感受到這段歷史的厚重。始建於公元1263年的雄武門,用巨大的青石壘築而成,將小鎮劃為城裡城外。在城門頂部平台上,建有紀念李時珍採藥的"醫聖閣"。

據介紹,蘄州自古就有"見人皆懂醫,指草皆為藥"之說。因為蘄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南臨長江,北靠大別山,山區、平原、丘陵、湖泊兼有,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氣候,種植中藥材得天獨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932種藥中,蘄州所在的蘄春縣就占1000餘種。當地人有數千年的採藥、種藥習慣。及至宋朝,蘄州已成為長江中游一帶的藥材貿易集散中心。

如今在蘄州的街道上,仍然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藥材批發店,蘄州不因"醫聖"李時珍而立,卻因李時珍而名。古鎮上幾乎每個人都能給你講上兩段《本草綱目》,說幾個李時珍的趣事軼聞。沿着古鎮的街道,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玄妙觀門前。玄妙觀在明代是一個香火鼎盛的道觀,李時珍與父親李言聞當年就曾在玄妙觀通明閣坐診。上世紀80年代國家衛生部撥款重修玄妙觀,保持了原有的建築風格。

蘄州城東南面有個雨湖,風景秀麗。距離雨湖不遠就是長江,儘管這裡看不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勝景,卻依然能感受到浩渺煙波。李時珍就長眠於雨湖畔的蟹子地,與他的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李時珍紀念館坐落在雨湖之畔、麒麟山腳,漫步其中,可以想見當年李時珍在鳳凰、麒麟二山上,食百草,嘗百毒,解民間疑難雜症,在草庵日夜著書立說的情景。

李時珍花了30年完成《本草綱目》。《本草綱目》現已流傳到全世界,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達爾文也深受該書的影響,將其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來蘄州的人除了瞻仰李時珍陵園外,都會參觀一條名叫東長街的小街道。這條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街道,不僅是李時珍故居所在地,而且有一個令人驚奇不已的名稱"博士街"。這是蘄州的又一驕傲:一條只有100餘戶人家、約500米長的狹小街道上,在20世紀走出了100多位博士、教授,其中近一半留洋海外,蘄州"博士街"的美名就這樣不脛而走。

相關視頻

蘄州博士街幼兒園畢業典禮《我的夢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