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陵縣何灣鎮中心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南陵縣何灣鎮中心初級中學位於何灣鎮東南部,占地面積1.73公頃。現建有三棟教學樓,一棟綜合樓,一棟宿舍樓,其餘為低矮平房。2007至2008學年在校學生900餘人,在職教師48人,共分15個教學班級。

何灣鎮地處山區,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山路崎嶇難走,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現規劃擬征地1.2公頃,建成一棟辦公樓,一棟學生公寓,一個運動場。完善基礎設施[1],建成寄宿制學校,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校園諮詢

何灣鎮中心初級中學課程實施方案

為了切實有效地履行課程管理的權責,落實國家基礎教育[2]課程管理政策,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學校根據一定程度的課程自主權,共同參與課程決策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地推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及我們學校的實際,特制訂本校課程實施方案。

二、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根據初級中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學科教育發展的特點,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本,確定我校課程的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思想、文化、身心和勞動等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個性特長得到一定的發展。

三、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體現教育的特點科學安排課程;以人為本,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1.均衡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課程設置,有利於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繫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均衡設置課程,各門課程比例適當,以保證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

課程設置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又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形成正確價值觀。

課程設置要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發潛能,增設具有學科教育特點的課程,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和交往能力。

2.分科課程為主,融入綜合課程的原則

因為處於中學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要堅持分科課程為主融入綜合課程的原則,各門課程都應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自身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滲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勞動技能等,七八九年級均須實施,旨在適應學生生活範圍逐步擴大、經驗不斷豐富、社會融合能力逐步發展的需要;旨在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精神;旨在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逐步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統一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原則

課程設置既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的發展要求,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選擇的空間

學校創造條件,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以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