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通風箏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通風箏博物館以「風箏」為主題的南通風箏博物館是一個「動」「靜」結合的綜合博物館,除了館藏展示接待遊客參觀以外,還作為南通地域文化名片,承接涉外文化交流展覽活動。讓博物館[1]從一個高雅的文化殿堂更多地融入社會,貼近大眾。全館展區分四個展廳,第一展廳:厚重的風箏文化;第二展廳:巨大的風箏貢獻;第三展廳:精彩的風箏世界;第四展廳:獨特的南通板鷂,以及風箏製作室、影視廳。館中藏有來自民間歷史悠久齊全的空中交響樂:「嗡聲」、「啜子」、「哨子」、「葫龍」 等各種器樂。展示傳統文化的數十種畫品,及其風箏製作器材、工具,實物、照片、文字俱全。

基本介紹

以「風箏」為主題的南通風箏博物館是一個「動」「靜」結合的綜合博物館,除了館藏展示接待遊客參觀以外,還作為南通地域文化名片,承接涉外文化交流展覽活動。讓博物館從一個高雅的文化殿堂更多地融入社會,貼近大眾。

展廳展館

在南通有一座年輕的博物館,它就是坐落在當年張謇創建的五小公園的中公園裡,今為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內的南通風箏博物館。

「南鷂北鳶」在世界上久負盛名,南通哨口板鷂是「南鷂[2]」的代表,它起源於北宋年間,融扎裱造型、配色繪畫、音律設計、哨口雕刻等於一體,傳承了江海人民千年來的智慧與祝福,不僅是娛樂放飛的休閒品,更是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贈品。其獨具魅力之處是板鷂上安裝了大小不等的哨口,一旦飛上天,「得風則鳴,其聲隨風抑揚」,有「空中交響樂」之美譽。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將風箏列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它和中國「四大發明」一樣,傳播給西方後,為全球科技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

千姿百態的口哨發出節奏感強的渾厚的樂曲,展現在眼前的是藍天白雲間,自由飛翔的「仙鶴」、「蝴蝶」等各類造型風箏,似乎來到了空曠的田野,享受着人與自然和諧的愉悅,真可謂,聞風起舞、鳴樂慶春。

「南通風箏「是名副其實的南通地域文化符號。風箏博物館,展示本地區參加多次國際大賽的參賽風箏、獎狀、證書、以及風箏藝人製作技術創新、風箏愛好者的理論研究專着。

充分凸現了風箏文化的地域性、傳承性、創新性、大眾性。同時以風箏與文化名人的版塊,如風箏與曹雪芹梅蘭芳等圖文並茂的簡要介紹,並有歷代着名詩人歌頌風箏製作,放飛的詩詞,以書法形式表現,使參觀者感受到中國風箏文化的博大精深。

館藏實力

《大團結鷂》

是風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淨高2.56米,淨重6公斤。由四十多名風箏藝人歷時月余精心製作而成。大團結有兩層含義:一是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二是南通板鷂藝術的大團結。《大團結鷂》的造型以八卦圖為框架,傳統六角鷂為單體,七連星、九連星等幾何圖形巧妙組合,成為技藝相融的五十七連星。

南通板鷂民間傳統的哨口取材如白果殼、板栗殼、蠶繭均凸現在板面上並且總數2005隻,寓意是南通風箏博物館成立於2005年。

《大團結鷂》,以民俗吉祥圖案彩繪為主體。每個七星鷂上繪有七個民族人物,八個七星鷂組合成五十六個民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滿活力。以天安門為核心,個個正面豎立。並且每個六角鷂上繪有紅色蝙蝠八隻,八個七星鷂上總共448隻蝙蝠,寓意着四面八方都是福。表達了五十六個民族緊緊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構築和諧社會的美好願景。

《大團結鷂》將25根引線科學定位,克服了南通傳統板鷂龐大笨重,升空風阻大的難點,為南通板鷂扎、繃、繪、雕藝術創新之集成。

《160年嗡聲》

經北京考古專家認定清朝道光年間所制,其繪畫風格和接口技術為清代民間藝術之典範。為南通哨口板鷂中的哨口靈魂。

《誠信鷂》

誠信作為道德範疇有三種不同的意義,其一,是誠實無欺;其二,是相互信任;其三,是信守承諾。《誠信鷂》繪出的六位古代思想家、着名商人即: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晏嬰:「夫義者利之足也,廢義則利不立」的商業經濟與道德倫理結合的理念;

戰國初期思想家、孔門第一儒商墨翟:「義,利也。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的思想;春秋衛國商人子貢:「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銘言;

唐代理財家劉晏:「理財以養民為先。」的觀點;晉商代表、兩淮鹽商楊繼美「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的主張;

近代實業家張謇:經商恪守信義,信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棄我取,變舊為新。」的創新經營理念等等為我們堅持誠信為本,建設社會主義道德經濟樹立了楷模。

《蝶戲牡丹》

為七星哨口風箏,蝴蝶美麗輕盈,牡丹花開富貴,戀花的蝴蝶寓意着人們追求愛情、家庭幸福美滿的強烈願望。

《蛋品飛天唱圓滿》

風箏的哨口用96隻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鴕鳥蛋製成,聲音清脆悅耳。

《271連星鷂》

271隻小六角風箏巧妙連接、精工製作而成,上置哨口採用栗殼和毛竹兩種材料雕刻而成,音響效果佳,放飛性能好。

視頻

南通風箏博物館 相關視頻

南通風箏博物館
南通板鷂風箏製作技藝進校園:傳承文化 守護非遺

參考文獻

  1. 每日科普 | 博物館知識,搜狐,2020-06-10
  2. 憑風搖雙翼,南鷂傍雲飛 ,搜狐,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