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瑞路,是南京市鼓樓區的一條道路。原本由東柏果園、蔡家巷、紫竹林三部分組成,經拓寬改造後統一命名為南瑞路,因國電南瑞位於此路而得名。此路以企業名稱命名引發了爭議[1],2014年通過的《江蘇省地名管理條例》禁止以企業命名地名[2],但有關部門稱暫時不會更改路名[3]。
鼓樓區 (南京市)
鼓樓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市轄區,由原鼓樓區、下關區合併而來,因為區內建於明朝的鼓樓而得名。鼓樓區源於中華民國時期的第六、第七區,有許多政府機關、使領館、文教機構和花園洋房的遺存,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眾多。面積5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6萬人,戶籍人口93.1萬人(2015年末)。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駐本區北京西路70號。
歷史
五六千年前,鼓樓區便存在許多原始村落。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今清涼山一帶築金陵邑,為鼓樓區內第一個行政建置。秦漢時,南部屬秣陵縣,北部屬江乘縣,新莽時期分別改為相武縣和宣亭縣,王莽敗亡後恢復舊制。東吳時期,孫權改秣陵縣為建業縣,廢江乘縣為江乘典農都尉轄區,後遷都建業縣,建石頭城。晉滅吳後,恢復漢朝舊制,翌年將秣陵縣秦淮河北改為建業縣,又先後改為建鄴縣、建康縣,於東晉及南朝時期定都建康縣,並僑置南琅琊郡、費縣等郡縣。隋滅陳後,將建康、江乘等縣併入江寧縣,並於唐朝時先後改名為歸化、白下、江寧、上元。楊吳時分上元縣置江寧縣,從此直至民國元年,鼓樓區境分屬上元、江寧兩縣,先後屬金陵府、江寧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江寧郡等治理。
民國元年(1912年),以上元、江寧兩縣建南京府,為國都,次年以兩縣境重置江寧縣。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市後,於1933年劃分自治區,鼓樓區境屬第六區、第七區,為建制之始。日軍占領南京後分別改為第四區、第五區,抗戰勝利後恢復建制。1950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其分別改為第五區、第六區,並於1955年分別更名為鼓樓區、下關區。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兩區更名為延安區、東方紅區,並於1973年恢復舊名。2013年,兩區合併為新的鼓樓區[4]。
參考文獻
- ↑ chinanews. 南京多個老地名被企業冠名 學者:要慎之又慎-中新網. www.chinanews.com.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103810. 江蘇禁止地名用企業商標--知識產權--人民網. ip.people.com.cn.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十年200個歷史地名從南京地圖消失 市民呼籲保護_地方站_騰訊網. js.qq.com.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Chinese (China)).
- ↑ 消息稱南京區劃調整獲批 溧水高淳撤縣建區. js.people.com.cn. [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