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單讀·十周年特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單讀·十周年特輯》,作者: 吳琦 主編 / 呂曉宇,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出品方: 單讀,出版年: 2019-12-1,頁數: 768,定價: 99.00元,裝幀: 精裝,叢書: 單讀叢書,ISBN: 9787521709988。

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出版圖書[1]超過12,000種,基本實現了大眾出版領域的全覆蓋。《誰動了我的奶酪》《從優秀到卓越》《激盪三十年》《黑天鵝》《人類簡史》《這裡是中國[2]》等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創造了「從零到一」「灰犀牛」等引領性概念和話題,對推動中國商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容簡介

《單讀·十周年特輯》首次推出上下兩冊,《時間的移民》與《在世界的門外》。

上冊聚焦「時代性」,將目光從難以名狀的此時此刻移開,轉向人類社會在不同年代裡的文化狀況,試圖追問:互聯網與新技術是如何影響社會心理,大眾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會,都市與鄉村的關係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冊退後一步,聚焦「空間性」,勾畫紐約、柏林、開羅、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圖景,通過文學和歷史的方式重遊布羅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與工作過的地方,在保守主義民粹主義泛濫的今天,重新成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發現自我。

《單讀》是單向空間的品牌出版物。它團結着新一代作者和讀者,內容以小說、詩歌、文化評論、思想隨筆、非虛構報道和藝術作品為主,推崇沉靜、深入、優雅的閱讀,尊重清醒、獨特、富有活力的聲音。

2019年是《單讀》書系創辦的第十年,《單讀·十周年特輯》是過去時光的答卷,也是未來歲月的開篇。這套紀念版《單讀》,匯聚了十年來重要作者的原創文章,以及國內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這十年來我們的文學痛點和問題意識,代表着新一代中國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國本土社會的歷程。

如果你是《單讀》的老讀者,這套書是最好的紀念,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單讀》,那麼這套書也是最好的開始。

作者介紹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作家,擅長IT領域的評論。新著有《巨大的轉變》(The Big Switch),預言「雲計算」是企業計算領域不可避免的未來。

張釗維,身兼評論作家與紀錄片工作者二職,現擔任CNEX基金會製作總監,長駐北京。曾出版《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穿梭米蘭昆》,譯作有《龐克的哲學》。2007年參與創辦CNEX基金會,致力於推動華人紀錄片的創作與交流。

梁鴻,學者、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出版非虛構文學著作《出梁莊記》和《中國在梁莊》,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新啟蒙話語建構》《外省筆記》《「靈光」的消逝》等,學術隨筆集《歷史與我的瞬間》,文學著作《神聖家族》。曾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 人民文學獎」「第七屆文津圖書獎」「2013年度中國好書」等多個獎項。

謝丁,專注於非虛構報道工作。出版有《困死局外》。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東方歷史評論》主編,談話節目《十三邀》主持人。著作包括《青年變革者》《祖國的陌生人》《一個遊蕩者的世界》等,其中部分作品被翻譯成韓文、英文與法文。

馬秋莎,1982年出生於北京,200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電子綜合藝術專業藝術,獲碩士學位,現生活、工作於北京。曾被提名「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2019)、「皮埃爾•于貝爾獎」(2014)及「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2013、2017)。

姜曉明,1974年生於哈爾濱,雜誌攝影師,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張知依,文化新聞記者,就職於《北京青年報》。

范曄,大學教師,譯者,馬爾克斯授權中文正式版《百年孤獨》的譯者。

李靜,文學評論家,劇作家。以評論王小波、莫言、木心等作家獲得2011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文學評論家獎;以劇本《大先生》獲老舍文學獎優秀戲劇劇本獎。著有話劇《大先生》《秦國喜劇》,批評隨筆集《捕風記》《必須冒犯觀眾》等。

陳儒鵬,愛丁堡大學文學與現代性專業研究生,對伍爾夫和她的一切滿心歡喜。前《單讀》實習生,如今是個小評論員。

亞歷山大•傑尼斯(Alexander Genis),生於1953年,俄裔美國作家,廣播員與文化評論家,已經撰寫了十幾本俄羅斯非虛構暢銷作品。傑尼斯現居紐約。

胡晴舫,作家,延續着西方作家如波德萊爾、本雅明,以及卡爾維諾的系列城市觀察。現居台灣。

賦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碩士,寫作涉及旅行、書籍、音樂、電影、藝術、城市等。著有《上海不插電》《無酒精旅行》。

劉婧,單讀編輯。主業編輯,副業寫作。

郭國柱,1982年生於中國福建永春,2005年畢業於南昌航空大學機械系,現在生活工作於廈門。自2002年起,他便開始圍繞「空間」和社會關係展開敘事,作品先後參與2009平遙國際攝影節、2010中國-荷蘭當代綜合藝術展、第二和第三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2015中國美術學院攝影「新學院活動」等。

蒯樂昊,1979 年出生,媒體人,業餘畫畫自娛,現居南京。

許瑩玲(Julie Koh),出生於悉尼,父母是馬來西亞華裔。畢業於悉尼大學政治與法律專業,畢業幾年後專職寫作。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資本失格》(Capital Misfits)與《輕小奇妙事》(Portable Curiosities)。2017年,許瑩玲入選《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優秀青年小說家,2018年受邀擔任斯特拉獎評委。許瑩玲同時也是新加坡獨立書店BooksActually年度文學選集《BooksActually的黃金標準》的編輯、諷刺歌劇《主廚爭奪戰》(Chop Chef)的劇本作者,以及實驗文學團體袋鼠烏力波(Kanganoulipo)的創始人之一。

曉宇,牛津政治學博士。

凌越,原名凌勝強,安徽銅陵人,現在廣東警官學院任教。詩人,評論家,譯者。著有詩集《塵世之歌》,評論集《寂寞者的觀察》,和梁嘉瑩合譯《匙河集》《蘭斯頓•休斯詩選》等。

李煒,美籍華裔作家。著名台灣作家曹又方之子。撰寫了大量橫跨文學、哲學、音樂、藝術領域的文章,2017年出版《孤獨之間——一部另類藝術史》,書中梳理了三千年的西方繪畫史。

雲也退,生於上海,自由作家、書評人、譯者,開文化專欄,寫相聲劇本,出過多個思想傳記類譯作(《加繆和薩特》《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開端》等),2017年出版了首部原創作品《自由與愛之地》。

鄭羽雙,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對於人類社會有着異常強烈的好奇心,偶爾一本正經,慣常插科打諢。

曾慶睿,1996年出生於北京,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英語系,輔修漢語言文學,香港中文大學英語文學碩士。

參考文獻

  1. 圖書的演變歷史資料,學習啦,2017-06-07
  2. 《這裡是中國》——每一寸都是摯愛!,中國青少年廣播影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