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益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益慰(1933年-2006年8月12日),男,天津人,中國醫學家,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外科主任,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

人物經歷

華益慰,男,漢族,祖籍湖北省浠水縣,1933年3月出生於天津。曾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專家組成員。他先後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遼寧海城抗震救災、唐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他曾是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第十二屆委員、第十三屆常委,還曾擔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外專業組成員,北京軍區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普外專業組主任委員,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兼職教授,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臨床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外科學會委員。

華益慰1933年3月生於天津一個醫學世家,1950年從南開畢業被保薦到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醫預系,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擇發生在1953年,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被調往軍醫大學學習,入伍參了軍,他的這次選擇,決定了他未來一生的走向。

就在1960年,華益慰剛工作沒多久,他便做出了另一個重要選擇: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當時,軍隊組織了支援西藏醫療隊,名單上沒有他,但他再三申請終於得到組織的批准,為此他推遲了一年的婚期。他在當時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懷着極度興奮的心情向你們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已被批准成為支援西藏手術醫療隊的一員,任務既艱巨又光榮。」在這次任務中,華益慰表現出色被評為了「積極分子」。通過這次鍛煉,華益慰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吃大苦、耐大勞,什麼叫軍人、什麼叫戰士。從中真正體會到了軍人的榮譽與職責,為國家所擔負起的神聖使命。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接踵而至,華益慰都義無反顧地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特別是在參加唐山救災半年多時間裡,正趕上愛人病重,妻兒三人無人照料,困難重重,但他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1981年,華益慰的妻子張燕容因患直腸癌住進了他們的科室。那一天,給妻子做完手術,華益慰再也無法控制內心的傷痛,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失聲慟哭。張燕容也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曾任協和醫院副院長,是中國免疫學的開創者。為了減輕華益慰的負擔,張燕容幾乎把家裡所有的事情都攬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真的是太累了。

1985年,華益慰的母親病危住在301醫院,老人走的那一天,正趕上他有一台手術,連老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能看上。第二天早晨,簡單辦完喪事後就趕回醫院,又站在手術台旁。華益慰並不是不懂親情,20世紀70年代,他把父母從天津接到身邊,老人眼睛不好,小黑白電視看不清,他就說服妻子取出家裡的積蓄買了彩電給老人看。母親病重時想吃新玉米面粥,他下班騎着車到處找。張燕容說:「老華這一輩子活得體體面面、坦坦蕩蕩,很少為自己活着,為家人活着。」

1998年,華益慰退休。以他在外科界的名望,有很多機會到社會上去掙大錢,但他仍然堅守在醫院臨床工作一線,從不要組織的特殊照顧。他總是說:「我要留下來,還可以為科室建設和發展提一些建議,病人到醫院可以找到我,我還能為醫院出點力。」

退休本來是退出工作崗位在家休養,但華益慰不顧自己患有頸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壓,依然堅持為患者看病,全神貫注做手術。年過七旬還堅持每年做100多台手術,有時手術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兩層手術衣都被汗水濕透。由於體力不支,為堅持給病人做手術,他專門準備了一個高凳子,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為病人做手術。直到2006年7月25日,華益慰被初步診斷為胃癌,他依然平靜地走進手術室,為預約好的病人成功地做了手術。那是他從醫56年最後的一台手術。

華益慰三次接受大手術治療,他忍着病痛把自己作為「活教材」向臨床醫生傳授醫術。華益慰找到醫院病理科主任丁華野,他握着丁華野的手說:「我的病情多次檢查未能確診,手術後可能見到的所有併發症都同時出現,這是我行醫56年裡從未遇到的,所以一定要做屍體解剖,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也好給後人積累一點經驗。」華益慰的父母、岳父母4位老人都在死後把遺體捐獻給了醫院,用於醫學解剖。一套父母臟器標本的教學切片是老人留給兒女的唯一紀念。

死亡對於一個高尚的靈魂是一次新的升華。2006年8月12日18時36分,華益慰病逝[2],在遺囑中華益慰講道:「……身後的一切形式都不再有意義。我願以我父母曾經的方式作身後的安排:不發訃告;不作遺體告別;不保留骨灰;自願作遺體解剖,此事希望委託丁華野教授安排,對疾病的診斷和醫學研究有價值的標本可以保留。其他有關事情我願按照我妻子張燕容的安排進行。」

視頻

華益慰 相關視頻

人民好軍醫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感動中國》2006 華益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