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安縣漳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4°38′-25°12′,東經117°16′-117°42′。總面積1315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6個鎮、3個鄉: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高車鄉、馬坑鄉、湖林鄉。縣政府駐華豐鎮。

主要河流有九龍江支流、浙溪、溫水溪、高車溪、永豐溪、汰內溪。年降水量1618毫米,年均氣溫20.9℃。特產有龍都烏龍茶、坪山柚、文旦柚等。鷹(潭)廈(門)鐵路,漳(州)華(安)、圍(頭)禾(水坑)、高(安)龍(山)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仙字潭摩崖石刻[1]、二宜樓等。

歷史沿革

乾隆十二年(1747)龍溪縣丞廳移駐華豐,設縣丞署。1912年龍溪縣設縣佐於華豐。1928年置華安縣。1949年11月28日和平解放,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49年11月18日華安縣解放後,撤銷原來的鄉(鎮)保甲制,建立區、村新政權。全縣設4個區:第一區(華豐)、第二區(高安)、第三區(沙建)、第四區(仙都);分轄73個村。1951年冬,改村設鄉,全縣仍設4個區,下轄55個鄉。

1952年4月,劃出一區的天宮,二區的高車,三區的五嶽、寶山、蓬萊、綿治、下樟、上坪、上樟、內寧10個鄉,建立第五區(綿治)。1954年,將原有55個鄉調整為65個鄉。1955年9月17日,撤銷第五區,第一區至第四區改稱為華豐區、高安區、沙建區、仙都區,仍轄65個鄉。1956年5月24日,撤銷華豐區;6月23日,正式成立華豐鎮;至此,全縣縮減為3個區,下轄39個鄉、1個鎮。

1957年3月17日,改仙都區華豐鎮、下坂鄉、羅溪鄉、草坂鄉、銀和鄉、銀坑鄉、西陂鄉及高安區高石鄉,共1鎮7鄉為縣直轄。1958年3月12日實行撤區並鄉,全縣並為高嶺、溪坂、華豐、銀和、文下、福春、平都、高安、高明、沙建、新建、上坪、汰內、玉蘭、豐山、綿治、玉山、新圩、大島、吉土、湖林、良村、仙都、大地、雲山25個大鄉。

1958年9月14日,將原來25個鄉(鎮)、8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為6個公社,分轄37個生產大隊和5個耕作區。1959年11月,公社體制下放,全縣生產大隊調整為75個。1960年,生產大隊縮減為68個。1961年5月至7月,將全縣6個公社、68個大隊改為10公社、110個大隊。1969年,改華豐鎮為五七大隊,歸華豐公社管理。1980年10月,撤銷五七大隊,恢復華豐鎮建制;高車公社併入高安公社,良村公社併入仙都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公社,實行鄉(鎮)建制。恢復良村、高車2個鄉;華豐公社併入華豐鎮;其餘7個公社分別改為豐山鄉、沙建鄉、新圩鄉、高安鄉、馬坑鄉、仙都鄉、湖林鄉。至此,全縣共設9鄉1鎮,下轄4個街道居委會、90個村。至1986年,因仙都鄉增設高村村,全縣增至91個村。

1990年,華安縣共設1鎮(華豐)、9鄉(豐山、沙建、新圩、高安、馬坑、仙都、湖林、良村、高車),轄4個街道居委會、91個村。1996年,華安縣面積1315平方千米,人口約15.8萬人,轄6個鎮、4個鄉: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馬坑鄉、湖林鄉、良村鄉、高車鄉。縣政府駐華豐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華安縣常住總人口159099人,其中:華豐鎮32344人、豐山鎮20371人、沙建鎮25406人、新圩鎮12632人、高安鎮12283人、仙都鎮27588人、高車鄉6699人、馬坑鄉5746人、良村鄉6210人、湖林鄉9820人。

2003年末,華安縣戶籍人口15.9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2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華安縣常住總人口159152人,其中:華豐鎮42156人,豐山鎮19504人,沙建鎮24768人,新圩鎮11618人,高安鎮11535人,仙都鎮29204人,高車鄉6184人,馬坑鄉5127人,湖林鄉9056人。

視頻

華安縣 相關視頻

航拍家鄉:華安縣
地圖裡看區域發展,福建省華安縣城市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