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邊蓮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半邊蓮 (中藥)

半邊蓮,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乾燥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功效。主治瘡癰腫毒,蛇蟲咬傷,腹脹水腫,濕瘡濕疹。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半邊蓮
  • 別 稱;急解索、細米草、水仙花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桔梗科
  • 屬;半邊蓮屬
  • 種;半邊蓮
  • 分布區域; 華東、華南、西南、中南各地
  • 採收時間; 夏季
  • 用 量; 9-15g
  • 毒 性; 無毒

目錄

1 入藥部位

2 性味

3 歸經

4 功效

5 主治

6 相關配伍:

7 用法用量

8 禁忌

9 炮製方法

10 生理特性

11 產地

12 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乾燥全草。

性味

辛,平。

歸經

歸心、小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

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臌脹水腫,濕熱黃疸,濕疹濕瘡。

相關配伍

1、用鮮品搗爛外敷,可用於乳癰腫痛

2、與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可用於毒蛇咬傷、蜂蠍螫傷等症。

3、與金錢草、大黃、枳實等同用,可用於水濕停蓄,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0~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禁忌

虛證水腫忌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及根莖細小,表面淡棕黃色或黃色。

莖細,灰綠色。節明顯。葉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狹披針形,邊緣具疏而淺的齒或全緣。氣味特異,味微甘而辛。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具白色乳汁,莖細弱,匍匐, 節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cm,無毛。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長8-25mm,寬2-6m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或頂部有明顯的鋸齒,無毛。

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花梗細,長1.2-2.5 (3.5) 厘米,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沒有,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而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毫米,無毛,裂片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全緣或下部有1對小齒;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於下方,呈一個平面,2側裂片披針 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雄蕊長約8毫米,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未連合部分的花絲側面生柔毛,花葯管長約2毫米,背部無毛或 疏生柔毛。

蒴果倒錐狀,長約6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壓,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其喜潮濕環境,稍耐輕濕乾旱,耐寒,可在田間自然越冬,野生于田埂、草地、溝邊、溪邊潮濕處。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鬆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合適。

產地

分布於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3.《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1]

參考文獻

  1. 半邊蓮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老姚談植物, 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