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水成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半水成土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半水成土是指在氣候比較濕潤的森林草原條件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包括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潮土、灌淤土等。黑土主要分布於松嫩平原東北部小興安嶺、長白山地山前台地一帶,自然肥力很高,適宜於小麥、玉米、大豆、甜菜的生長。白漿土主要集中於黑龍江、松花江與烏蘇里江下遊河谷階地。

特性與分布

半水成土一般都發育在近代沉積物上。地下水位距地表較近,埋藏深度只有1~3米,雨季上升,旱季下降,參與土壤形成過程,致使土壤出現銹紋、銹斑和鐵錳結核,例如草甸土、潮土和砂礓黑土。不過有的土壤地下水雖然很深,但土壤上層常因季節性滯水而出現顯著的銹紋、銹斑和鐵錳結核,亦歸為半水成土,例如黑土和白漿土。

半水成土分布區是中國旱作的主要產區。在排水不良和耕作不當的情況下,土壤易於鹽鹼化,旱、澇現象也常有發生。因此,採取綜合措施治理旱、澇、鹽鹼,並結合培肥,是發揮半水成土生產潛力的重要途徑。

成土過程

成土過程中受地下水浸潤的土壤稱為半水成土,山東省內面積最大的潮土,以及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均屬此類;與之區分的水成土指成土中受地表積水和地下水浸潤影響的土壤,山東省內中山地區有小面積山地沼澤土屬之。

主要成土過程包括瀦育化、潛育化、腐殖質積累與泥炭化。在各類水成、半水成土壤中各過程的組合和表現程度不同。土壤共同特徵是:土壤濕度大;在土體一定部位呈灰蘭色、白灰色;常見銹斑及鐵子新生體;有機質含量較高。但由於地區性或成土條件不同,各類半水成土、水成土特性差異明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