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部白犀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部白犀牛

拉丁學名: 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目: 奇蹄目

亞 目: 角型亞目

科: 犀科

屬: 白犀屬

種: 北白犀

分布區域: 剛果瓜蘭巴國家公園

中文學名: 北部白犀牛

二名法: 北白犀、北方白犀牛

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同屬白犀亞種,與非洲南部的白犀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1]

北白犀曾經分布在烏干達西北部、乍得南部、蘇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國東部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

2016年5月滅絕,只剩標本。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肯尼亞去世,終年45歲。

2021年4月5日,地球上僅存2隻北部白犀牛,它們都是雌性。[2]

物種學史

1970年代及1980年代之間的非法獵殺令其數量由500隻減至15隻。由1990年代至2003年間,其數量回復至32隻。2000年的研究發現它們的數量在上升,可確定生存的共有30隻,另有6隻可能生存。自2003年中後,非法獵殺再度猖獗,它們野外的數量急降至5-10隻。

加蘭巴國家公園中,北白犀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隨後又有2隻被獵殺。

最後在野外生存的北白犀均生存於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蘭巴國家公園。

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於2005年1月批准將5隻北白犀由加蘭巴國家公園移送到肯尼亞,並加強保育加蘭巴,讓這些北白犀有可重回的環境。不過,移送未曾開始,這5隻北白犀就已經死亡。

於2005年8月,地面及空中搜索發現有一隻獨居的雄犀,並包含一隻成年雄犀和兩隻成年雌犀的群落。2016年5月1日騰訊新聞宣布北部白犀牛已經徹底滅絕。

分布範圍

北部白犀牛曾經分布在烏干達西北部、乍得南部、蘇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國東部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

保護措施

世界上僅存3隻北部白犀牛:一隻已進入暮年的雄犀和兩隻雌犀一起,生活在肯尼亞的奧佩亞塔自然保護區內。三隻犀牛在2009年被從王宮鎮動物園移送到肯尼亞,它們成為拯救這一亞種的最後希望。然而這一計劃也落空了。而其他的嘗試,包括人工繁殖,均告失敗。王宮鎮動物園的雄犀牛的精子被保存在柏林野生動物研究中心(IZW)。犀牛納比雷的卵細胞和其他身體組織在其死後立即被提取並送往意大利一家專門的實驗室。

雖然在2016年5月北部白犀牛已宣布滅絕,但有標本可供我們觀賞北部白犀牛。

種群現狀

自2014年美國聖迭戈動物園的一頭年邁北白犀死亡後,全球僅剩下五頭北白犀。然而時至今日——2015年中旬,世界上僅剩下最後了一頭北白犀「蘇丹」,而它已經43歲高齡。北白犀野生種群的平均壽命為40歲,年老的蘇丹繁殖能力不言而喻。保護區的一對北方白犀牛母女,以及另外兩頭分別養在美國捷克的雌性也都因為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無法自然受孕。

2015年11月,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一頭41歲的雌性北部白犀牛諾拉「病逝」。截止2015年11月,地球上僅剩三頭北部白犀牛。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亞去世,終年45歲。

2021年4月,據非洲新聞(africanews)報道,納金(Najin)和法圖(Futu)是世界上僅存的兩隻北方白犀牛,且均為雌性。

保護級別

北白犀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類保護動物。

儘管犀牛角的交易在全球範圍內被禁止,但在黑市內仍然熱火朝天,在也門就有專門的犀牛角市場,在那裡以犀牛角製成手柄的匕首是眾多買家和賣家關注的焦點,是身份的象徵。利益薰心的偷獵者每年都大量獵殺這些珍貴的白犀,而面對偷獵猖獗,非洲國家由於落後的經濟技術無暇應對,這些問題已經導致北白犀成為即將滅絕在現代文明面前的大型動物。

相關視頻

地球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部白犀牛,40名武裝人員24小時保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