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犀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是犀科(Rhinocerotidae)白犀屬(Ceratotherium)的一種動物,又名白犀牛方吻犀寬吻犀,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之一。

白犀牛可分為北白犀南白犀兩個亞種,分別棲息於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2018年3月19日,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Sudan (rhinoceros)」去世,目前仍確認存活的北白犀僅剩「Fatu」與「Najin」兩頭雌性,生活在肯尼亞的 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1][2]南白犀主要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津巴布韋等國,現有約兩萬頭左右,是數量最多的犀牛。

命名

白犀的名稱由來沒有公論。事實上白犀的身體顏色與黑犀沒有很大區別,其區別主要在於比較大的體型,和寬大的嘴唇。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來自於荷蘭語的「wijd」,意思是「寬」,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歐洲殖民者荷蘭人用寬嘴唇這個特徵來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區分,之後說英語的人將「wijd」誤譯為「white」,即「白」,使得這個名字誤導世人。事實上荷蘭語中,也是用「黑」、「白」來命名這兩種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蘭語文獻中也從來沒有「寬」、「窄」犀牛這樣的提法。

還有說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外表特徵

白犀是陸地上體型第四大的動物,僅次於三種大象,與印度犀相當(印度犀更高而白犀更長)。北白犀重 1.4-1.6 噸,南白犀重 1.5-2.4 噸。角長可達 1.5 米。白犀牛並不好鬥,但受威脅時還是能用每小時50多公里的速度飛奔,奔跑時會將重心放在後肢的三趾間,並利用臀部穩住前身。

生活習性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一天中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則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

白犀以群居爲主,它們會組成最多可達14頭犀牛的群體,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會聚集在一起,跟著一頭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則基本是獨居,以糞便和尿液劃分領域。只在交配的時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會一起生活2-3天甚至幾周。

繁殖方式

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子,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斷奶期為兩個月到一年,出生後2-3年是比較不穩定的時間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為4-5年,公白犀則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參考文獻

  1. 瀕臨絕種 最後一頭北非雄性白犀牛被安樂死. 中時電子報. 2018年3月20日 [2018-03-20] (Chinese (Taiwan)). 
  2. Joshua Berlinger. World's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 CNN.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3月20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