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北京森林站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齊家莊鄉小龍門。該地區屬於太行山脈[1]小五台山的余脈,其境內有北京市最高峰東靈山(海拔2303m),海拔範圍400米-2303米,平均海拔1100米。站區面積16600公頃。站址離北京市區114公里,東經115°26',北緯39°58'。
機構簡介
該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4℃到6℃,年降水量為650毫米左右,70%的降水出現在6月到8月。東靈山頂上從11月初到來年5月積雪不化。典型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主要植被類型,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植被類型有:
–次生灌木 (荊條Vitex negundo, 繡線菊屬Spiaea spp, 山桃山杏Prunus spp, 胡枝子屬–櫟樹混交林 (遼東櫟–樺樹林 (白樺或黑樺–亞高山草甸
本地區有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初步調查有植物886種,哺乳動物43種,鳥類50多種,昆蟲1000多種。這些豐富的自然景觀,生態系統類型和動植物類型,為開展研究工作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本站處於「國際地圈與生物圈計劃」在北半球選點的大斷面上,並居於「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所選的全國東西與南北兩條斷面的焦點,而且具有過渡帶的特徵。
研究方向
北京森林站自建站以來,以我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致力於打造建設一個集長期觀測、科學研究、生態服務和決策支持為一體的綜合性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暖溫帶主要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健康調控;
(2)暖溫帶山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保護,抗干擾和持續利用的途徑;
(3)暖溫帶退化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及恢復途徑和人工優化生態系統重建;
(4)全球變化對暖溫帶各類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動態過程的影響。
支撐條件
北京森林站擁有了5個CENR永久性監測樣地(包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綜合觀測場,白樺林、遼東櫟林、油松林和華北落葉松林等4個輔助觀測場),還建立了一系列暖溫帶落葉闊葉次生林生物多樣性大型監測樣地(包括5公頃樣地、20公頃樣地和4個1公頃的衛星樣地),這些樣地積累了多年的動態數據,為研究暖溫帶森林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台站在門頭溝清水鎮梨園嶺村還設有大約200公頃試驗場(包括了3公頃固定樣地4塊,鼠類監測樣地16塊),主要用於種子雨、種子庫、鼠類群落及鼠-種子關係監測,探討動植物互作網絡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內在機制。
此外,台站還在東靈山地區設立了10個山體的海拔梯度樣帶,收集了每條樣帶的地形、氣象、土壤[2]、植物群落、植物種群、植物葉片、螞蟻昆蟲、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數據(每5年調查一次),通過Multiple-scale & Cross-scale的研究方式提供一套系統認識山地生物多樣性分布的方法;基於多類群整合研究為理解生物多樣性對環境變化的生態適應與協同演化機制提供途徑。
而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台站建設有3種森林類型的施肥實驗平台、1套遼東櫟成熟林野外大型穿透雨轉移控制實驗平台、9個開頂人工氣候溫室、6個人工氣候箱等。
參考文獻
- ↑ 為什麼太行山脈被稱為「天下之脊」?群山環抱,峽谷萬丈,搜狐,2023-06-08
- ↑ 什麼是土壤?它怎麼來的 ,搜狐,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