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浞水中學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浞水中學務川浞水中學(原名務川縣第二中學)地學校創建於1956年9月,1960年9月試辦高中,一年後輟辦,1971年9月復辦,從此學校升格為完中,現為一所大型完中。幾十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各級管理幹部和各類建設人才,他們努力奉獻於或奉獻過務川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學校2020年停辦高中部,高中部9月前遷移至縣城。

學校占地面積60030㎡,另有66700多㎡的科普基地。現有教學4幢18362㎡,設置多功能教室1間,微機室2間,理化實驗室各2間,生物實驗室1間,普通教室38間,各類辦公室20多間。國家撥款40萬,民營企業家、雲南新長徵集團董事長、校友陳慶忠捐助50萬,修建「慶忠圖書館」1幢1346㎡,有閱覽室9間。運動場兩個18688㎡,籃球場4個。學生宿舍3幢5028㎡,食堂1幢657㎡。建有300米環形跑道。莊嚴雄偉的新校門竣工。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後勤10人。碩師計劃2人,本科55人,專科47人,其他4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40人,其他60人。學校現有34個教學班(高中10個班,初中24個班),近2000名學生。

發展理念

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百花爭艷,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學校一直以奮發圖強,振興中華,厚德博學,創新發展理念,充分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真抓實幹,大部分學生成為建設務川,支持務川,有理想,信科學懂技術,善管理的社會主義勞動接班人,學生勤學刻苦,踴躍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以及更多的藝術人才,為中華文化建設作了良好的鋪墊。學校領導有強大的執行力,有多年的教育實戰經驗,也是教育部最重視的學校之一,多次被評為務川縣先進特色學校,2008年獲得遵義市市級「綠色學校」稱號,2009年獲得「貴州省校園文化[1]建設先進學校」和省級「綠色學校[2]」。辦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辦學歷史

建設歷史

學校創辦之初是附設在浞水區完小。通過考試錄取初一新生班1個,學生50多人,學制三年。調入中學教師3人。一年後,新校園在滄浪河畔的大寨落成。從學校定址直至2020年,幾十年學校的發展,得力於各級黨政的重視,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師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在學校的初始幾年中,學校占地面積50多畝,其中校舍及活動場地20多畝,學農基地30多畝。土地是當地政府從鄰近生產隊劃撥出來的。教學樓是木質的,先建成2幢(教室8間),兩三年後,增加了師生宿舍樓2幢,食堂及保管室2幢;此外,有籃球場、乒乓球檯、單雙槓、爬竿、沙坑等體育器材及廁所等配套設施。木工、石工及其他重型勞動,都是由政府下令,各生產隊抽調人員來學校做工(如運木才、拉石頭、平場地,建房子等),又由生產隊給這些人記工分(勞動報酬)。其後,政府逐漸加大投入。

學術研究

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百花爭艷,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師生環保意識日益提升。2008年獲得市級「綠色學校」稱號。2009年獲得省級「綠色學校」稱號和省級「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稱號,同時爭取到了「遵義市體育拳擊後備人才培訓基地」的特殊教育。我校是務川「詩意校園」的源頭,學生的詩詞讀寫積累量年年攀升,2012年「詩意校園」專題片在務川電視台播放,深得大家一致的好評。我校的願景是:高舉「厚德、博學、創新、發展」校訓旗幟,堅持「不圖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爭創國家級「綠色學校」,形成「物有文化味,人有人情味,日有書香詩意味」校園底蘊,努力打造成「音、體、美」獨樹一幟的特色學校。

多年來,我校狠抓藝體特色教育,高中畢業班每年向省內外各級各類院校輸送近四五十名合格新生。2011年特長生高考進二本以上院校53人。初中升學率呈上升趨勢,同年為遵義四中、遵義一中、遵義航中、務川中學等重點中學輸送近百名以上合格新生。有近150名學生到務川民族中學和我校高中部學習。2011年高考居同類學校前列,全縣中學生運動會名列團體總分全縣第二名,參賽選手成績優異,獲獎率100%。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學校上線40多人。初中升入遵義四中、遵義一中、遵義航中、務川中學等重點中學輸送100名以上合格新生。有180多名學生到務川民族中學和我校高中部學習。積極推動中職教育,為省內外優秀的職業技術學校輸送130多名合格中職學生。高考名列同類學校前列,中考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2012年學校獲得多種榮譽稱號:教學質量獲得縣級「先進單位」榮譽,工會獲得「先進職工之家」稱號,關工委獲得縣級「先進集體」榮譽和縣級「五好關工委稱號」,圖書館獲得省級「先進集體」榮譽。

為了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我校通過系列評選,評出學科帶頭人、教藝能手、教壇新秀,讓老中青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教師參加參加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數學組的「初中數學自學輔導」課題曾獲得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認定、授獎,英語組的「初中英形成性評價實驗」課題曾獲省教廳、省教所審驗結題、授獎,語文組初中素質作文訓練體系研究課題曾獲「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全縣語文優質課大賽我校兩名教師獲一等獎,全縣理化生技能大賽我校多人次獲二等獎。

通過老師們的努力,我校教師被評為部級先進教師4人,市級先進教師22人,縣級表彰60多人,教師撰寫的教育案例和教育教學論文發表200餘篇。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榮獲國家級獎22人次,省級獎75人次,地(市)級獎100多人次。

近年來,學校加大辦學力度,優化教師組合,強抓精細化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以「培養德、智、體、美、技全面發展,真抓實幹,輸送一部分學生走進高一級學校,讓絕大部分學生成為熱愛務川、建設務川、支持務川的有理想、信科學、懂技術、善管理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接班人。」為學校的辦學目標,進一步擴大高中辦學,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開拓進取,為務川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