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初到鳳凰古城(李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初到鳳凰古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初到鳳凰古城》中國當代作家李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初到鳳凰古城

老公單位組織旅遊,去湘西鳳凰古城,要求自帶家屬。

早上六點鐘出發,隨大巴盤旋路轉5個小時,轉過橋,便看見了鳳凰的古城。始料不及的我,驚喜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滿心歡喜的在心裡自語:終於來了,夢中的《邊城》!

走進古城,隨熙熙攘攘的人流往裡走,沿途觀看不一樣的風景。

有小孩背着竹簍,拿着草編花環,在遊客眼前來回的晃動:買花吧,買一個吧!因抵不過他們哀求的眼神,便隨意買下兩個。在後來的照片中,因為花環的點綴,卻多了一份意外的美麗

最想去的,是沈從文故居,也是我多年想來古城的心愿

沿着窄窄的石板路,眼前是各種小書店,擺滿了沈從文及湘西的各種圖書。躍入視野的是正門上方的橫匾:沈從文故居。不大的四合院,木質結構。在沈老家的大小廳堂里徘徊,欣賞沈老留下的發黃的生活照片。在他的書房,感受他的氣息。輕撫着他曾經用過的書籍與硯台,想他當年在這裡讀萬卷書,留下許多優美的文字和畫卷,想象着他在風聲、水聲中著寫《邊城》,於是翠翠便從這裡走出去,到大江南北……

在故居外的書攤上,買下《邊城》,書中的渡船、爺爺、翠翠如沱江水,從我心底清澈流過。賣書人又在扉頁上寫下我的名字並加蓋了章印,篆刻方正的隸書「沈從文故居參觀留念」。書捧在手心,不禁將喜悅收藏心底。

正街的兩側,全是各色店鋪:買蠟染布的,賣米酒的,賣薑糖的,賣苗家小吃的……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遊客欣賞着古城風貌,遊覽苗家文化的古色玩物,談價、交易……

沿正街走出,上了城牆,再往外走,幾個人帶着相機,爬到了城牆外最高的山間,路面非常陡峭,一直到山頂,在路的盡頭,才看到群山之中零星點綴着或多或少幾座吊腳樓,這是苗家寨子的零星部落,比起古城裡的寨子及吊腳樓,感覺是跨了時代的記憶。

進寨子的路口,迎面是一座爬滿青藤的小木屋,木屋很有點古意,於是,我們隨意走進去。我們的不期而至,打破了寨子的寧靜,村民從屋裡出來,不敢走近,只是遠遠地朝這邊張望。遠山如黛,坡下房頂上縷縷炊煙,偶爾三兩聲雞鳴犬吠,頓時覺得心裡特別安寧。

眼前有條通道,姑且稱它為「街道」吧,這裡稍微平坦一點,能夠蓋一排房子,還可以留出一條路,供行人馬匹經過。山太高,冬天一到,大雪封山,別的交通工具沒有用,只有當地的矮種馬才能馱着東西行走自如。來的路上就碰上幾匹行走的小馬,當時只顧驚嘆山的險峻,居然忘記給它們留個影了。塌掉一半的青磚瓦房和土磚房無言地訴說着曾經的輝煌與滄桑,我想,在寨民沒有遷移之前,這裡應該是當年大戶人家的住宅所在地。

小心又謹慎地走過這家木屋,有位老人像一尊雕塑,安然地坐在門口曬太陽打發時光,不管今是何世,亦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們的路過,對她沒有任何驚擾。再往前走,遇見的是只有一間教室的小學校,如今也沒有學生來上課。廢棄的教室,村民用來堆放農具雜物。到處是裂縫的木板牆壁,地板上雜草叢生,教室里堆放着柴火、木梯和一捆一捆的苞谷杆、沒有門的糧倉,瓦片掉落下來碎了一地。然而校訓依然清晰:勵志團結,守紀勤奮。石板路坎坎坷坷、彎彎曲曲,直通向一片土牆瓦房,遠看瓦房也是搖搖欲墜,瓦房靠近石山,房前或左或右各有閒地,閒地都是用大小均衡的石頭壘成了圍牆,地間留下了翻耕和栽種過的痕跡,據說這是苗家人建房投吉的風水要點,要麼依山要麼傍水,石頭縫裡還開有黃色的野花。

一幅自然清晰的苗家農舍遺址就在眼前,它是上個年代的文化縮影,可惜手抖了一下,沒有留下清晰的圖片。目睹此景,突然想起《邊城》裡面,翠翠和爺爺日夜擺渡輸送山里村民出山求知求醫以及換取生活用品的情景,昔日那山溝里的寧靜迭延到渡船上的溫暖嘻哈,記載着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信守着靈魂的純潔與天真,它是一個沒有被污染的世外桃源,可是,沉重而原始的生活枷鎖,迫使沈老寫下《邊城》這部文獻,它是通過湘西純樸世界來審視和健全人生,是沈老用筆墨在呼籲我們對湘西的熱愛。

一陣清風拂過,將我這容易感性的靈魂,從情緒中脫逃。

有個村民正好路過,他告訴我們,他是少有的仍住在寨子的,寨子裡的人為了孩子的上學以及更好的生活,都已搬遷到古城及古城周邊,殘留的是些古老的舊跡。

眼前有一條通往山外的石板路以及杉樹皮蓋的屋頂,路邊藤蔓和野花隨風飄搖,水泥砌的台階,只有這點勉強屬於現代的東西。

我們被這位熱心的村民邀請到家,食飲到鳳凰人家中珍藏的米酒,香氣飄來,幾碗米酒下肚,爬山涉水的疲憊全無,這主人家的房子是四面透風的木房子骨架,屋頂還比較完整,一看就知道家裡人口稀少,泥巴築成的前塔,爬滿了青苔,靠房屋旁兩棵樹煥發生氣,一棵棕樹,另一棵不知名的落葉梗,屋邊一捆一捆的柴火,看來是已經做好了越冬的準備,還有尖尖的穀草垛。我也是湘西北的後裔,眼前的一幕,勾起了我漸行漸遠的童年回憶

眼下有一條唯一通向古城的盤山路,接二連三的爬坡拐彎,路都扭成了麻花,驚心動魄的。山路十八彎,在這裡形容一點也不誇張,確切的說就是羊腸小道,窄的地方僅僅勉強可以通過一輛農用車,一邊靠山,另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山崖,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我心裡嘀咕:這古湘西,古鳳凰的苗家人有着超強的吃苦耐勞的生存力,這些艱苦卓絕的環境溫煦了我們對貧窮年代的情懷

下山再次回到城牆,暮色漸近,遠處山嶺逶迤,牆外江河秀麗。清清的沱江水,將吊腳樓倒映水中,孩童魚躍水中,時隱時現,苲草順着船兒,羞澀的低着頭與游魚共舞。此情、此景、將我帶進至清至純的境地……

站在沱江岸邊,睹沱江上,來往遊船穿梭行駛,船上苗家漢子與岸邊阿妹擊鼓對歌,展現的是粗獷與柔美溫婉的碰撞,如沱江撩繞青山,青山映在江里。

淺灘邊,苗家洗衣女,棒槌敲擊水流聲響,如譚盾的水流樂章融進山城,將歌聲、笑聲、鼓聲溶入湖湘文化的又一境界。

在店鋪里買一雙土家草鞋穿在腳上,坐在青石板上,手拎着褲角,將腳踏進水裡,天色已晚,夕陽掛在遠山上方,好像是為這座古城伴妝而至,遊人不離,我也不舍,睜開雙眼:吊腳樓、水、虹橋、萬名塔,猶如一幅自然山水名畫呈現在眼前。

再回到船上,看水碧如玉,望天空飄動的白雲,兩岸蔥蘢翠立,俯身將手伸進水中,清涼的水草從指間滑過,山歌在心頭蕩漾,整個人沉在水的柔情里,不知今夕是何年……[1]

作者簡介

李虹,女,會計師,愛好文學。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白雲鎮晏家棚村,畢業於湖南工商大學財經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