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着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目錄

相互關係

創新教育與創造教育的關係

創新教育與創造教育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很多的不同。創新教育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而提出來的。創新教育不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局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方向,儘管我們研究的定位是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實際上將來帶來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創新。我們強調,創新教育的重點不僅是在操作層面在上搞小發明、小製作,或在學科教學中僅僅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就可以了。這些在創新教育中仍然要搞,但除了考慮這些操作層面上的問題外,更要考慮適宜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這比什麼都重要。這符合[[馬克思主義[2]]]的基本原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更是巨大。所以,我們能否接過創造教育的旗幟搞創新教育呢?不行,時代不同了。創新教育與過去的創造教育固然有繼承關係,但決不是沿襲過去的東西。當然兩者也並不矛盾,它們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基礎方面是相通的。我認為,創新教育是創造教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和升華。我們不能割裂傳統,不過,在這些問題上我們不搞爭論、論戰,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名詞術語的爭論上沒有意義。

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期間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不是創新教育離開素質教育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有人說,創新教育把素質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台階,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核心,創新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素質教育找到了一個「抓手」。這幾年搞素質教育總感到有點像老虎吃天??不知從哪着手。先是多搞活動,多搞點音、體、美,但又感到光停留在這個層次上也不行。現在感到創新教育抓住了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可以成為「抓手」,況且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便於細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帶動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1999年10月20日的《中國教育報》在頭版的位置報道創新教育課題會時提出: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過去從來沒有這樣提過,但細細琢磨確實是有道理的。這首先是江總書記的指示,創新是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問題;二是素質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創新能力,它同創新教育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第三,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在一系列問題上創新,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都要創新。如果不創新,還是沿襲舊的那一套,素質教育就很難實施。所以,不管是從時代的發展,現代化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倡導來看,還是從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來看,創新教育是為了使素質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貫徹實施。正如教育部副部長呂福源所說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它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

教育實施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徵,並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所謂創新人才,應該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兩個相關層面。其中,創新精神主要由創新意識、創新品質構成。創新能力則包括人的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想象能力。從兩者的關係看,創新精神是影響創新能力生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和主觀條件,而創新能力提高則是豐富創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在於後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着決定性作用。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係、教與學的關係,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象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象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儘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湧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着教育終身化。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①能有目的學習;②能有選擇的學習;③能夠獨立的學習;④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湧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

教育內容

創新教育的內容大致分為:思維教育、發現教育、發明教育、信息教育、學習教育、滲透教育、藝術教育、參與教育、未來教育、個性教育、和諧教育等。着重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人格。

創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慾,對新異事物的敏感,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對發現、發明、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是一個人創新的靈魂與動力。

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想象能力,創造性的計劃、組織與實施某種活動的能力,這是創新的本質力量之所在。

創新人格,主要包括創新責任感、使命感、事業心、執著的愛、頑強的意志、毅力,能經受挫折、失敗的良好心態,以及堅韌頑強的性格,這是堅持創新、作出成果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