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瑜
學者,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
出生 1975年12月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學者,作家,詩人

劉瑜(1975年12月25日),女,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1]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知名作家,博客作者,網名「醉鋼琴」(Drunk Piano)[2]

2009年出版的著作 《民主的細節》被《南方周末》、《新京報》、新浪網等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劉瑜是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副教授周濂的第二任妻子。

人生履歷

  • 1992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攻讀國際政治專業。
  • 199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徽的主體是一座鐘,寓意了人文社科學院厚重、悠久的文化傳承;鍾中間是一個篆書的「文」字,點明是人文社科學院,這個「文」字又像一個人,寓意了人文社會科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院徽是白底藍字,簡介大方,充滿現代活力。聘請北京多樣達品牌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香港澳門區旗區徽設計者肖紅教授設計。
  • 199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
  • 2006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 2006年-2007年,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做博士後工作。
  • 2007年-2010年,在劍橋大學政治系擔任講師。
  • 2010年-,在清華大學人文社科院政治系任教。[3]

學術簡歷

劉瑜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轉型國家的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ional states),權力和合法性(power and legitimacy)以及中國的變革和制度主義(Chinese revolution and institutionalism)。

劉瑜是Foreign Environmentalism一書中關於中國的篇章內容的撰寫人之一。[4]

2000年左右,劉瑜開始在網上寫政論,當時影響力很小。2003年,她在網上連載的《孤獨得像一顆星球》,讓她揚名北美論壇。2004年開始,劉瑜開始給國內媒體提供政論方面的文章[2],先後在《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媒體上寫過專欄。

在中文互聯網上,劉瑜用醉鋼琴的筆名發表的一篇叫做《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的文章,被廣泛轉載。她的書《民主的細節》也在豆瓣等網站受到廣泛的好評。

2008年藏區騷亂期間,劉瑜發表多篇文章反對西藏獨立,並且批評西方媒體「不公正」。

2012年,美國天普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徐開彬在觀察者網上公開發文質疑劉瑜的學術水平。此後,徐開彬又撰文《致劉瑜博士》貼出劉瑜的回應內容並再次提出質疑。

2018年7月27日,劉瑜發表了對Me Too的看法[5],她認為這是是好事,因為它是 一場教育運動,對男人而言,教育他們節制與尊重,對女人(以及某些男同)而言,教育她們(他們)自我保護。但從手段上來說她認為Me Too不是法治,而是一種類似文革大鳴大放大字報的行為來表達訴求,在謊言總是比闢謠傳播要廣泛和快速得多、 自證清白往往是越描越黑、信者恆信不信者恆 不信….,寧願看到法治途徑、甚至「找單位找親友鬧」這種「私刑途徑」被窮盡之後,大鳴大放大字報作為最後的途徑被使用。[6]同時認為一些女性被性騷擾因為着裝不謹慎,容易使男性誤解她的意圖,或許只是愚蠢而非邪惡,並表明這不是「蕩婦羞辱」理論的延伸而是人類常識。此文章引起正反二極的看法[7][8]

著作

  • 《餘歡》(包含兩篇:《孤獨像一顆星球》《那麼,愛呢?》)
  • 民主的細節:美國當代政治觀察隨筆》,2009年,上海三聯書店,ISBN 9787542629586
  • 《送你一顆子彈》,2010年,上海三聯書店,ISBN 9787542631664
  • 《觀念的水位》,2013年,浙江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8108584

研究領域

中國政治,轉型政治經濟學,比較民主化,中國革命,比較政治制度

獎勵與榮譽

2009 《民主的細節》被《南方周末》、《新京報》、新浪網等媒體評為年度圖書

2006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An-Wang Post-doc Fellowship

學術成果

主要論文

"Why China Will Democratize" (first author, co-authored with Dingding Che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12, Volume 35 No.1

"經濟發展能帶來民主化嗎?現代化理論的興起、衰落與復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The Maoist Discourses and the Mobilization of Emotions in Revolutionary China" in Modern China May 2010

The Pitfalls of Chinese Populism,"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lobal Edition) 2009 Spring

Why Did It Go So High: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in China" in China Quarterly. (Sep, 2006)

The Politics and Ethics of Going Green in China, in Forging Environmentalism: Justice, Livelihood and Contested Environments, ed. by Joanne Bauer, M.E. Sharpe, 2005.

另有學術隨筆和時政評論若干,散見於《南方周末》、《財經》、《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東方瞭望周刊》等刊物。

個人經歷

網名"Drunkpiano","醉鋼琴"。為《南方周末》寫時評專欄、《新周刊》寫書評影評專欄。

《南方周末》2008年度年度專欄作者。

興趣:民主與民主化、政治經濟學、各國革命史。[9]

2010年8月,劉瑜從英國回到中國。她辭去了劍橋大學的教職,進入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政治系任教。即使人在國外時,劉瑜也是國內公共領域最重要的聲音之一。她為媒體撰寫的政治評論專欄既受好評又受歡迎,去年結集成了《民主的細節》,上市不到一個月就加印,年底入選各大好書榜、暢銷榜,截至2010年8月印刷18次。[10]

社會評價

今日中國的公共討論常見一種病理化的傾向,總是困在"民主"、"自由"之類的名詞面前,大而無當地浮游表層,夾纏不清,難以寸進。所以劉瑜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她替這些蒼白的名詞補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有專業學養的根基,又有平近親和的故事,她的評論正是這時代最需要的營養劑。--文藝評論家梁文道。[11]

外部鏈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