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君諱逵,字仲達,家晉陽。其譜云:隋文中子通之後,唐季避亂家濮陽,故今為濮陽人。

君幼學於母史氏,聰警絕人.及長,學於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午及選士第,為廣濟軍司理參軍,母喪去。姜遵知永興軍府事,取君主萬年簿。萬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失去舊弊。王文康公代遵.與安撫使王沿、轉運使李皺皆薦君宜令萬年,詔特以為試秘書省校書郎知縣事,後不得為例。晏殊為三司使,奏君為三司檢法官。李諮代殊,會天聖十年掖庭火,諮任公具材用治宮室,五日而用足。仁宗聞而嘉之,遷秘書省著作佐郎。新都里胥捕罪人殺之,獄具半死,君求得其情,為奏讞,里胥得不死,蜀人以為德。

八為開封府推官,賜緋衣銀魚。府史馮士元家富,善陰謀,廣市邸舍女伎,以嗡諸貴人,一時多與之親。會士元有罪系獄,君治之,競其事,及諸貴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謂君禍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惡人耳。」出為湖南路轉運使,蠻人歸附。遷尚書祠部員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揚州、江南西路轉運按察使,遷尚書刑部員外郎,按知洪州卞成抵其罪,改荊湖北路轉運使。初,諫官李京嘗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監鄂州稅,聞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諭之日:「前事君職也,於吾何負哉?」卒與之歡甚。京死,又力周家,而奏官其子。

改河東轉運使,賜紫衣金魚,坐小法,知光州,逾月遷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徐州,是時山東大飢。君所活數萬人,收遺骸為十二.冢葬之,亦數萬.遷尚書刑部郎中,浚渠為水利,又開新河通漕,公私便之。熙寧五年終於私第,享年八十有二。

君為人志臆廣博,好智謀奇計,欲以功名自顯,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遠近皆震。然當是時,天下久平,世方謹繩墨,蹈規矩,故其材不得盡見於事,而以其故,亦多齟齒,至老益萬。然君在撼頓顛囊(zhi,跌倒)之中,志氣彌厲,未嘗有憂戚丕堪之色,蓋人有所不能及者也。

譯文

王公,名逵,字仲達,家住晉陽。王氏家譜上說:他們家族是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後人,唐代末年因躲避戰亂而移居濮陽,所以現在是濮陽人。

王公年幼時跟從母親史氏學習,聰明機警,超群出眾。等到年長,求學於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考中進士,做廣濟軍司理參軍,因母喪離職。姜遵掌管永興軍府事務,選用王公做萬年縣主簿。萬年縣令被免官後,王公兼攝縣令之職,大除舊弊。王文康(註:王文康,王曙,字晦叔,諡文康)接替王遵(職位),與安撫使王沿、轉運使李舷都舉薦王公,認為他適合做萬年縣令,皇帝下詔特地讓他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的身份掌管萬年縣事務,但今後不可以再這樣做。晏殊做三司使,向皇帝上奏,讓王公做三司檢法官。李諮接替晏殊(職位),適逢天聖十年掖庭宮火災,李諮就任用王公備辦材料修建宮室,只用了五天資財就已齊備。仁宗聽說這事後嘉獎他,升任他為秘書省著作佐郎。新都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抓捕有罪者時把他殺了,罪案已定(案件具結),判處死罪,王公得到了這個情況,上報案情,里胥得以不死,蜀人認為他仁德。

入朝任開封府推官,受賜緋衣銀魚。府史馮士元家裡富有,善於暗中謀劃,買來很多客店歌女,用來利誘顯貴之人,一時間很多人與他親近交往=恰逢馮士元有罪被囚禁於牢獄,王公懲處他,追究這件事,牽扯到這些顯貴之人,因為這個緣故,冒犯了顯貴,他們大多疏遠了王公。有人說他禍患從此開始了,王公笑着說:『『我認為遠離了惡人。』』出京做湖南路轉運使,南方少數民族歸順。任尚書祠部員外郎,因小錯而觸犯刑法獲罪。主管虔州、池州、福州、揚州江南西路 轉運按察使事務,後任尚書刑部員外郎,查辦洪州知州卞咸使他抵償其罪,改任荊湖北路轉運使。

當初,諫官李京曾經上書陳說王公某事,到這時,李京因為進諫之事被放逐為鄂州稅監(督察鄂州稅務),聽說王公到此,上書稱病,閉門不出。王公約請並告訴他說:「以前的事情是出於你的職責,對我有什麼對不起的呢?』』終於同他密切交好。李京死後,王公又盡力接濟李京一家,並日寒朝廷讓李京的子做官。

改任河東轉運使,受賜紫衣金魚,因小錯而觸犯刑法獲罪,主持光州事務,一月後升任尚書兵部員外郎,主持徐州事務。這時山東大飢,王公救活的百姓有幾萬人;收集遺骸,修建十二座墳墓埋葬起來,也有幾萬人。升任尚書刑部郎中,疏通溝渠,興修水利,又開挖新河,開通漕運河道,公家和百姓對此都感覺便利。熙寧五年逝於私第,享年八十二歲。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散文成就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堂該校點,詩賦文21卷。

曾鞏文章的特色體現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游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崑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他的議論性散文特點是: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戰國策目錄序》論辯人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

他的記敘性散文特點是: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

視頻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 相關視頻

河南 濮陽 城市宣傳片
南豐儒文—曾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