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切花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切花菊

中文名稱:切花菊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菊目、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屬種:切花菊屬、切花菊種

切花菊菊目菊科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眾化的切花,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

切花通常是指從植物體上剪切下來的花朵、花枝、葉片等的總稱。切花菊是菊花中適合做切花的種類,要求枝長、頸短,粗壯,花枝吸水性強、耐運輸,生長期短,易於開花等。

簡介

切花菊發展現狀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Ramat)Kitam),是菊科(Compositae)菊屬(Dendranthema(DC.)Des Moul.)植物,是原產於我國的傳統名花,它不僅色彩艷麗,姿態萬千,而且具有不畏風寒,傲霜怒放的品格,與梅、蘭、竹並稱為花中四君子。我國菊花自周朝就有文獻記載,迄今已有3000餘年悠久的歷史。公元729-748年,我國菊花最先傳入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讚賞,成為最高貴的花卉之一,因此把菊花定為日本皇族的國花。1688年我國的菊花由荷蘭商人引入歐洲,19世紀中期又從英國傳入北美,此後我國菊花普及全球

菊花起源於我國,各種菊花技藝堪稱一絕,如地被菊、盆栽標本菊、大立菊、懸崖菊、案頭菊、菊塔、菊門、小菊盆景等,其花文化之悠久,內容之豐富,令世人精湛,但是,切花菊生產卻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得到了發展和壯大。近年來,切花菊已發展成為國際商品花卉總產值中最高的花種。國際上切花的種植分為三大板塊,供應歐洲市場的在非洲種植,供應美洲市場的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種植,供應亞洲市場的在中國種植。

切花菊

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經濟開始快速發展,對菊花鮮切花的需求量猛增,我國開始從日本、荷蘭等國引進切花菊品種和切花菊生產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國的切花菊產業迅速壯大,種植面積和產量迅速增長:1984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僅為1.4萬公頃,到2000年達到14.8萬公頃,到2006年達72.2萬公頃,為2000年的4.88倍,為1984年的51.57倍;2004年切花菊的全國出口量為1300萬枝,2005年達到3700萬枝,比上年增長1.85倍。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切花菊出口量略有下降,但國內切花菊產業仍以異軍突起之勢,蓬勃發展,其生產技術達到了可周年供應的水平。已經形成以日、韓等國家為出口對象,以海南上海廣州青島大連等沿海地區為中心的出口切花菊生產基地群,並逐漸向內地延伸

分類與習性

花期和習性分

夏菊:自然花期5 月~9 月中旬,屬典型積溫影響開花型,對日照不敏感。秋菊:自然花期9 月中旬~12 月底,屬典型短日開花植物,在溫度適宜條件下當日照時間短於某一界限值時, 才能開始花芽分化,並正常開花,對積溫影響不敏感。

形態分類

獨輪菊:一個莖稈上只留一個花蕾,花朵直徑一般8~15 厘米 ,用途廣泛。小菊:一個莖稈上有多個花蕾,一般留5~7 個,主蕾與側蕾長勢均衡,花期接近,呈傘形花序。多頭菊:一個莖稈上有多個花蕾,一般留5~7 個,主蕾發育後期長勢逐漸衰弱,側蕾發育旺盛並逐步取代主蕾,形成傘房花序。

生長習性

菊花屬於淺根性作物,要求土壤通透性和排水性良好,且具有較好的持肥保水能力以及少有病蟲侵染。需水偏多,但忌積澇,土壤pH 值適宜範圍6. 3~7. 8 ,以弱酸性為最好,喜陽光,有的品種對日照特別敏感。生長適宜溫度15~25 ℃,較耐低溫,10 ℃以上可以繼續生長,5 ℃左右生長緩慢,低於0 ℃易受凍害(地上部分) ,根系可耐零下5~10 ℃,不被凍死

切花菊的周年生產技術

[1] 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其種類繁多、色彩鮮艷, 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國際上,特別是西方各國,在16、17世紀從中國引入原始品種後,即開始不斷的品種改良,形成了今日切花菊產業化生產格局。

步驟與方法

1、母枝

大多採用組織培養,母株計劃生產株數為l:25~30。母株取3~4次便退化,母株的栽培密度為40株/米 ,最適溫度為l5℃ ~25℃ ,脫毒、隔蟲條件下提高氮、鉀肥用量,降低磷肥用量。

2、扦插

母株頂穗長到l5~18厘米時取5~8厘米頂梢,具4~6片葉,下部莖粗0_3厘米, 手指輕易折斷的做插穗為好。采穗用20毫克/公斤萘乙酸浸泡1小時,可以適當加入殺菌劑;也可用l 000毫克/公斤的萘乙酸素蘸。密度以不明顯見地面且不擁擠為好。 扦插基質一般採用消毒的河沙。河沙消毒方式有:(1)高溫消毒。溫度高於7l℃ , 低於100℃ 持續30分鐘, 可殺病原體。(2)多菌靈消滅真菌。用量為每平方米5克。(3)高錳酸鉀消毒。每平方米5克,均勻噴灑。

3、插後管理

扦插後噴水、罩膜、間歇噴霧,做到插穗不失水。每7天噴殺菌藥1次,防止雜菌感染。當根長到2~ 3厘米時定植。

4、定植采:用高畦定植。

5、澆水:最好用滴灌或噴灌, 少用漫灌。

6、追肥

一般現蕾以前, 以氮肥為主,適當追施磷鉀肥;孕蕾和開花期, 以磷鉀肥為主,每畝用磷肥l0~20公斤,鉀肥6.7~l3.4公斤;花芽分化時停止施肥。

7、摘心:摘心可培養2~4枝切花, 推遲開花2~3周。

8、抹芽:生長過程中, 不斷抹掉不需要的側芽, 利於花枝健壯生長。

9、除柳:發現柳芽後及時剝除, 以便生長新的花枝(溫度不夠和光照不足時易產生柳芽)。

10、花期控制:菊花屬短日照植物,對光比較敏感,可利用光照推遲或促成花期。

11、採收

標準型6~7成開放便可採收; 多花型主枝全開,側枝有1/3開放時採收。剪切長度80~120厘米,一批花長度相同後分級,剪下1/4~1/3葉片,每10~20枝一束,用薄膜保護花頭。保存溫度0℃ ~4℃ ,濕度90%或用保鮮液。

注意事項

菊花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喜肥,怕積水,忌連作,夏季時應降溫防雨。

參考資料

  1. 切花菊的周年生產技術,百度經驗,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