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子免疫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來源於分子免疫

分子免疫學 (molecular immunology)是免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利用現代生物化學技術研究免疫分子的結構和功能。自從E.A.von貝林和北里柴三郎(1890)發現抗毒素並應用於臨床治療、J.博爾代(1895)發現補體並建立補體結合反應以後,就建立了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和血清學的實驗方法。這不僅對醫學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引導人們進一步去探索抗原、抗體、補體的理化性質以及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基礎,逐步形成免疫化學的研究範圍。

中文名分子免疫學外文名molecular immunology

屬 於免疫學

研 究研究免疫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簡介

由於物理、化學,特別是生物化學的發展和實驗技術的不斷提高,免疫化學得以突飛猛進,並達到分子水平。又由於血清蛋白電泳、凝膠擴散和免疫電泳等技術的推廣,已經建立了分離和純化抗體的方法,發現了抗體的不均一性。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如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中和本周蛋白陽性者的尿中,發現了均一性骨髓瘤球蛋白,為球蛋白分子結構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這些蛋白性質均一、含量多、易於分離和純化,可以利用近代蛋白質分離技術和免疫化學技術進行研究。近20年來,人們已經從分子水平上了解免疫球蛋白的一級結構、肽鏈組成、立體構型和各功能區的功能等,並在研究抗體多樣性與獨特型的遺傳起源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另外,對抗原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成績,如已能從微生物中提取各種保護性抗原製備化學疫苗。在細胞抗原方面,也已弄清紅細胞血型抗原的化學組成;對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產物,特別是對小鼠H-2抗原和人白血細胞抗原 (HLA)的分離純化和化學分析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對人的腫瘤相關抗原如甲胎蛋白(α-FP)癌胚抗原 (CEA)的提取和純化均已成功。由於在分子水平上了解抗原和抗體,對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這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構型的互補性:對線性抗原來說,抗原決定簇的一級結構比較重要;而對球形抗原來說,抗原決定簇的立體結構比較重要。

在對補體的研究方面,分子免疫學也有突出的成就,如人們已經能夠分離和提取補體系統的各個成分,分析某些補體成分的分子結構和氨基酸序列。對調控免疫應答的其他生物學活性因子 (如淋巴因子、胸腺因子、轉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等)的分離和理化性質的研究,也都取得顯著的進展。

免疫系統的組織學

主要的免疫系統包括胸腺脾臟骨髓淋巴管淋巴節和二次淋巴組織(如扁桃腺或是增殖腺)、皮膚。在免疫系統在組織學的檢查上,主要的器官、胸腺以及脾臟只能在死後解剖上得以了解,但是類似淋巴結或是二次淋巴組織可以在存活的狀態下經由外科手術來得以認識。免疫系統上許多組成分子多半以細胞的形式在身體的各器官、組織中運行。

古典免疫學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1],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中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155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牛痘接種法。

參考文獻

  1. 以毒攻毒——免疫思想的由來,醫學教育網,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