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鄉縣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鄉縣衙又稱「菊潭古治」,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它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縣級官署衙門,現存建築群為清光緒年間營建,經歷明、清、民國一直到文革時期均為內鄉縣治所,它是中國古代郡縣制縣級衙門的歷史標本,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北有故宮,南有縣衙」、「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中華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的美譽。1984年獲中國文化部批准為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縣衙博物館,內鄉縣衙博物館主要以復原陳列為主,以突出衙門文化特點的展覽為輔,共分32個展室,展出面積3600平方米,並有模仿古代知縣登堂審案的表演。1996年以來先後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

歷史

據《內鄉縣誌》記載,內鄉縣衙始建於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明朝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縣惟一重建。景泰二年(1451年)知縣貊安重修,後毀於李自成之亂,清朝康熙年間再次重建,咸豐七年(1857年)又遭到捻軍焚毀。現存縣衙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當時的知縣章炳燾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籌得巨額資金主持重建,其中東西兩側的副線建築多已無存,現余中軸線部分,共有117間房屋,占地6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中華民國時期內鄉縣衙是內鄉縣的治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68年,內鄉縣政府在縣衙內辦公。1966年11月,西安交大的一批紅衛兵串聯到此,以破四舊為名,拆除了內鄉縣衙的標誌性建築——宣化坊,後於1993年恢復重建。 1968年,內鄉縣人民武裝部進駐縣衙,縣衙得到了較好保護。之後在內鄉縣衙主管人余飛的努力下,內鄉縣衙於1984年2月成功升級為內鄉縣衙博物館[2]

建築風格

它在整體布局上嚴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規制,表現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後寢、獄房居南」的傳統禮制思想。同時,內鄉縣衙因受到主持縣衙營建者浙江紹興籍正五品縣令章炳燾的影響,整個建築群融長江南北風格於一體,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深邃森嚴,變幻無窮。從縣衙的五門,即宣化坊、大門、儀門、屏門、內宅門隱約暗示古代天子的五門。縣衙的前衙後邸的建築格局充分體現了古代的前朝後寢制度,縣衙的大堂、二堂、三堂為中軸線上體量不同的三大主體建築,是知縣舉行重大政務活動、預審案件和辦公起居的場所,均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建築,前檐為飛椽。

坐北朝南的監獄位於內鄉縣衙的西南部,占地南北130丈,東西70丈。現存各類房舍二十餘間,是一個獨立的小院,分為內監、外監、女監,四周高牆環繞,獄內有獄神廟,廟中供奉着獄神皋陶的塑像。

文物

縣衙內遺留有一批珍貴文物。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縣官審案時用的三尺法案、原告被告跪石、清咸豐皇帝降下的聖旨、宣講聖諭廣訓的招牌、關押重犯的腳鐐,以及縣官們使用過的生活用品。還有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的彩色畫像,這兩幅畫像長均為18英寸,色彩絢麗奪目,邊框完好無損,其中的慈禧畫像,畫面與北京頤和園收藏的慈禧大畫像基本一樣。目前,內鄉縣衙內有包括新石器、青銅器陶器等在內的文物共405件。

視頻

內鄉縣衙 相關視頻

帶你看看「天下第一衙」之稱的內鄉縣衙
聚焦中原《河南衛視》直播內鄉縣衙

參考文獻